本报11月20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马晓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上楼引发的消防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等成为群众关心的话题。
电动自行车车身、围挡、坐垫普遍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起火后90秒温度可达200℃,浓烟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短时间即可致人死亡。泰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孔维娜介绍:“用4个字来形容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就是‘快、热、毒、炸’,‘快’是燃烧速度快,‘热’是燃烧时产生的温度高,‘毒’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炸’是电动自行车电池在燃烧、遇热后会发生爆炸现象。”
据了解,超过一半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夜间充电时间,很多车主为了省事,常在睡前将电动自行车放在楼道或客厅整夜充电。凌晨至黎明这段时间往往是人们睡熟的时候,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发现,甚至来不及逃离。
我市消防救援部门提醒广大市民,电动自行车应停放在物业单位设置的集中充电区域充电,不要飞线充电,飞线充电在天气突变等情况下易酿成火灾;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否则一旦起火,会直接阻断逃生通道。此外,要注意充电时间,一般电动自行车在8至10小时内就能充满电,电池充满后应及时断电;不要盲目改装电动自行车,私自加装音响、照明设备容易造成线路负荷,引发火灾;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自行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物品,造成更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