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在新泰市两处菊花种植基地,金黄的菊花犹如花毯平铺在农田中,朵朵菊花迎风绽放,散发缕缕清香。一朵朵盛开的菊花被采摘下来,送入加工车间,脱水、烘干、包装,随后进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发展订单农业
带动农户增收
近日,在山东青莲菊业有限公司的菊花种植大棚里,一团团、一簇簇菊花拔蕊怒放,工人一手拿筐,一手采摘,手法轻盈,动作熟练。
“从进入采收季以来,我每天都来摘菊花,一天能赚几十元。”采摘工人周彦凤说。山东青莲菊业有限公司今年种植菊花约2000亩,将当地闲散劳动力利用起来,到了采收季,有七八十人到种植基地打工。“我们都是附近村的村民,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一天能摘几十斤。”采摘工人张淑莲笑着说,“我们平均年龄60岁,不能出去打工了,就在家门口干点活儿。”
据介绍,山东青莲菊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有金丝皇菊、金圣莲菊、银毫七月菊等6个品种,采收时间从9月持续到12月,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我们种植多个品种是为了错开采收季,提升加工设备利用率,方便合理分配人工。”山东青莲菊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元柱说。
除了经营种植基地,该公司还着力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村党支部+农户”的订单农业。“我们不愁销路,地太多了忙不过来,也无法保障品质。因此,我们为农户提供技术和服务,让他们种植,不仅能保证品质,还以保护价进行回收,带动农户增加收入,降低市场销售风险。”秦元柱介绍,公司采用“六统一”管理方式,统一供苗、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结算,从源头上把控菊花品质。“只要种植、管理得好,菊花长得好、品质高、达到标准,就能以高价回收。”秦元柱说,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带动56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3.2万元。
严控生产标准
保障菊花品质
“我们今年种了2000多亩菊花,现已集中上市。”11月7日,在良心谷有机生态示范园加工车间内,工人一朵朵挑选刚采下的新鲜菊花,将其平铺在晾干架上,然后运进行烘干。据该示范园相关负责人寇鑫介绍,为保持花中的有效成分,工人采摘的鲜花须及时运送到加工车间进行烘干、降温。“我们一天能赚100多元,不闲着。”在加工车间干活的一位工人说。
良心谷有机生态示范园主要种植泰皇菊和金丝皇菊两个品种,品质好的烘干后做成礼盒,销往省内超市、特产门店等,个头、花型不符合标准的售卖给药厂,做成中草药。“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种植的菊花已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通过了瑞士SGS508项农残检测,各项指标检测结果都为零。”寇鑫说。
品质有保障,经济效益就有保障。“每亩地产干花250多公斤,售卖价格为每公斤200元至400元。”寇鑫介绍,“11月上旬,泰皇菊进入盛开期,花瓣与花心呈直角时即可采摘,采摘时用手提摘花萼,要一朵一朵地采,不能捋采,以防散花,也不能携带花梗、叶片等杂物,每天能采收5000多公斤。”
据寇鑫介绍,为防止重茬病影响产量和品质,当年的菊花采收完后,要刨除根部,然后把地翻耕,次年种植其他作物,菊花要种到前一年没有种过菊花的地块上。
改进加工工艺
提升经济效益
在科学种植、管理的基础上,精细的加工工艺让菊花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菊花产业逐渐从观赏延伸到食用、药用、饮用等领域。小菊花闯出大名堂,成为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加工菊花共9道工序,每道工序对温度的要求都不同。烘焙好的菊花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冷凉,包装后放进冷库储存,温度保持在零下5℃至5℃,以防止生虫。”寇鑫说。“在发展菊花产业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力求生产出更高品质的菊花。”秦元柱说。
近年来,新泰市按照“五农”“四化”工作思路,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延伸菊花加工链条,打响菊花特色农业品牌,建成以青莲菊、金丝皇菊、泰皇菊为主的高标准种植园区3万多亩,菊花产业产值达2.4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金黄”路。
良心谷有机生态示范园金色菊花迎风绽放。
良心谷有机生态示范园加工车间里,工人将菊花平铺在晾干架上。
山东青莲菊业有限公司工人在大棚里采摘菊花。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马晓艺/文 陈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