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日讯(通讯员 袁君)一直以来,山东农担泰安管理中心在省农担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政策性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有效缓解了“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金融“活水”泽润“土特产”,助力“土特产”变成“金招牌”。截至今年10月,山东农担泰安市管理中心累计为全市1.96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110亿元,在保6286户、金额35.1亿元,本年新增2818户,金额17.8亿元。
联合多方聚动力。山东农担泰安管理中心坚持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工具汇聚协同支农作用,在全市建立起政银担合作机制,持续优化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政银担”服务网络体系,搭建了“市级管理中心+县级办事处+乡镇(街道)农担工作站”的三级服务网络,同频共振,互促互补。充分发挥市县乡各级人员人熟地熟优势,定期组织召开政策宣介、惠农服务下乡进企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特色产业种养大户、设施农业带头人等提供信贷支持,助力乡镇党委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品牌打造。
精准赋能助发展。今年,我市印发《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7年)》,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高端畜牧、泰山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山东农担泰安市管理中心以“方案+白名单”模式,以当地政府规划为导向,针对特色重点产业,开发产业集群、供应链项目,匹配不同行业具体需求,精准滴灌,推出《强村贷——东平县沙河站镇设施瓜菜担保服务方案》《鲁担惠农贷——“农牧贷”担保服务方案》《果香贷——肥城市“肥城桃”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等特色产业担保服务方案,联合市财政、市农业农村、金融机构等部门,政银担协力与泰安市生猪、奶牛、肉鸭三大服务平台对接,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血脉。
数智驱动搭桥梁。山东农担坚持“数字化转型一天也不能等”,创新搭建“客户直通”线上获客平台,建立“潜客引擎”主体库,数字化服务三农,通过大数据模型,精准锁定有需求的潜在客户;通过“鲁担惠农贷”小程序方便客户申贷,精简申贷资料,提升办贷体验,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着力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据了解,山东农担泰安管理中心将扎根主责主业,进一步强化认识,深化创新,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为推动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农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