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10月31日,全国地名管理与文化保护观摩研讨会在泰安举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流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做法经验,推进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刘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出席活动。
研讨会上,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西安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泰安市泰山区有关负责同志依次介绍了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推进地名文化保护传承的做法经验,刘涛讲话。会议指出,去年《地名管理条例》修订施行以来,全国民政系统齐心协力、上下联动,积极推进学习贯彻工作,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法规体系、规范命名更名、赓续地名文脉、传承民族文化,地名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总体来看,各地地名管理协调机制持续健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初步形成;配套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地名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基础更加坚实;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有效规范,地名命名“任性”问题根本性改善;地名保护名录体系逐步建立,地名文化保护进一步加强。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找差距、查不足,针对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认真研究对策,细化完善措施,注重长效机制,以《地名管理条例》为指导,开展好地名领域各项重点工作。
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发作为,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类负责”的地名管理体制,严格落实地名备案公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推进地名保护名录建设,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努力开创地名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在泰实地观摩上高街道北上高乡村地名记忆馆、省庄镇大河峪地名文化主题公园、邱家店镇埠阳庄村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和王林坡村地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地名文化有关情况现场。
去年以来,泰安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探索实施“地名+”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全国、全省乡村地名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地名管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泰汶神韵、地名传承”文化品牌,特别是泰山区创新实施的“地名+”模式,培树打造了“泰有名”地名工作品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本次活动选择泰安作为会议承办地,不仅为全国各地相互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泰安市更好地把握地名管理服务新形势、新内容、新要求,运用新视角看问题、新手段抓落实、新办法优服务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遇。泰安市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积极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持续推动全市地名管理服务工作走深、走实、走新,努力为全省、全国提供更多的泰安经验、泰安模式。
市领导张颖、马保文,泰山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