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山区省庄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头号工程”,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强村公司为载体、资源共享为路径、抱团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合作共赢型4种发展模式,吹响抓产业、上项目“集结号”,全面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三个能力”,切实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挖存量、找增量
资产经营提效能
省庄镇依托北部山区现有产业基础,不断从“土地存量”中寻求“发展增量”,推动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连片做优、做强林果产业,亓家滩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300亩特色林果产业园,引进农大苏梨等新品种4个,继续扩大猕猴桃种植基地规模70亩,今年累计可实现经营性收入150万元;大河峪村注册成立大河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60万元,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目前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500余亩,平均亩产突破2500公斤,通过一年一度的猕猴桃采摘节,将“泰山猕猴桃”打造成地域名片。借助泰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契机,小津口村新发展高标准茶园2000亩,推进种植基地生态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目前示范区内拥有津口女儿茶厂等茶企20余家,新型经济组织30余家,茶叶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干茶年产销量达744吨,产值达4.1亿元,品牌价值37.52亿元。
摸底子、找路子
资源开发拓渠道
省庄镇鼓励村级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摸清底子,明晰产权,通过承包、转租、资产置换等方式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自主开发新项目。北河西村探索实施“合作社+基地+强村公司+农户”模式,整治杂乱闲置树林,流转村民土地55亩,投资450余万元,建设集果蔬种植、地块认领、休闲采摘、研学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今年以来,已接待市区各类组织、团体参观达500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2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30余人。孛家店村开垦盘活撂荒地5000余平方米,采用土地租赁、资源整合等方式,新上牡丹、芍药产业项目,打造集种植、加工、参观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端花卉产业园,一期种植已全面开展,预计达产后可实现经营性收入80万元。
强招引、重培育
项目带动增活力
省庄镇持续培育“农业+”新兴产业,催生乡村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邀请区直有关部门开展产业政策解读,联合省派工作队开展强村公司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产业思维、拓宽招商思路。借助全省实施“万村共富”行动契机,立足全镇,以光伏产业辐射镇域东、中、南、北4个片区,努力盘活和释放一批高质量连片产业空间,由贝家庄村先行先试,成立强村光伏产业发展公司,利用村委屋顶约420平方米空间,安装130kW分布式光伏电站,同时为北孙、岗上等4个村提供“一站式”光伏项目落地建设服务,目前已铺设完成2000平方米光伏发电设备,可保证每村平均年收益达8万元以上,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的产业布局。亓家滩村率先发展高端休闲项目,打造全省首个村级无动力滑翔伞基地,探索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已累计500余人前来参观体验。
抓共建、创亮点
合作共赢促发展
省庄镇始终坚持联建共建、双向赋能,在前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抓紧对接、抓出成效。于辛村与无恙堂等中草药龙头企业强强联合,高标准建设泰山黄精良种保育基地,采用“玉米遮阴、高粱防晒”的科学种植方式,建成后可带动集体年增收70万元。安家庄村以党支部引领为根本,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农场+强村公司”的模式,先后成立广云农场有限公司、安家兴盛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00余万元打造4000平方米儿童游乐场,配套建设5套“星空房”,与如家合作推进餐饮及住宿项目,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党员教育基地,推动“养心谷”项目年内部分运营,预计今年将成为全镇首个村级收入过500万元的村。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明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