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侯晓芳 刘丰欣)近年来,市审计局立足审计监督专业优势,盯紧审前预警、过程提质和审后整改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推动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大监督工作格局。
关口前移,发挥各类监督预警作用。市审计局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先后与组织部联合编印《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手册》《常见问题提醒清单》等,及时为领导干部打好“预防针”、划定警戒线;联合编办等部门全面摸清市管领导干部相关信息及所在单位机构设置、职能情况,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管理系统,实时统计审计对象当年、历年审计情况,筛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领导干部信息,加大任中审计比重,实现精准监督。2023年,力争将任中比例提高至66.7%。
过程融合,提高项目监督质效。市审计局深化巡审联动,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办健全完善巡审联动工作机制,2023年实施了巡审联动项目4个,向巡察组提供20余项问题线索,推动“政治体检”与“经济体检”深度融合;重大审计项目由分管局领导担任审计组长,强化对审计“计划——实施——报告——整改”全程控制、闭环管理,促进审计质量全面提高;推行“经济责任+N”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行业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结合开展,有效缓解审计力量不足难题。
强化整改,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市审计局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及时将审计结果报送审委会、纪委、组织部等部门单位,每月报送干部监督信息月报表,充实干部“监督档案”资料,为干部日常管理提供资料,促进审计成果与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有机结合。与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通知》,制定《关于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突出问题的函》,组织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行动,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