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被打捆压缩的秸秆。通讯员供图
本报10月1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秋收以来,肥城市安驾庄镇在实施秸秆还田、集中堆放等基础上,积极探索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破解秸秆处置难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在安驾庄镇赵家颜子村“一块田”现场,拖拉机牵引着秸秆打包机进行打包作业,随着机器走过,田间残留的玉米秸秆被收进尾部容器内,挤压捆扎后变成一个个结实的秸秆压块。随后这些秸秆压块被车辆运出农田。
“农作物秸秆烧了污染环境,堆放在村里容易腐烂变质。今年,我们在自营‘一块田’进行秸秆回收,做到收割一块、打捆一块,大大减轻了秸秆处理压力。”赵家颜子村党支部书记杨风芹说。据介绍,安驾庄镇引进了秸秆阻燃板项目,利用小麦、玉米秸秆加工生产环保门窗、地板,真正实现秸秆变废为宝。根据测算,每亩地可产出小麦秸秆500公斤、玉米秸秆750公斤,回收效益350元/吨,去除打捆、运输等成本,每亩地秸秆纯收益可达170元。
安驾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秸秆收储服务能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努力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秸秆利用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