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作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其设计和制作应该贴合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以美味、节约、健康为主,而非追求过度包装带来的“面子”。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无端增加产品成本,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受到全社会共同反对。
“瘦身”之后的月饼,更加美味实惠、简约环保,这也彰显出今年月饼消费市场将更趋理性、更具活力,节约简约品美食、返璞归真度佳节将成为新潮。月饼是传统美食,吃的是味道,品的是乡情。但近些年来,过度包装现象并不鲜见,本来用来吃的月饼出现了小物件大包装、轻物件重包装、重复包装、过度包装,也导致了“看不见饼”的“天价月饼”,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助长了奢靡风气不说,还造成资源浪费,让千家万户的月饼盒堆成了“垃圾山”。
从食用角度讲,食品属性追求的应该是口味而非价格。如果不在研究口味上动脑筋,而在高颜值的包装上花代价,就只能偏离食品消费的本意,让消费者花冤枉钱,让商家借机抬高价格。过节减负,就是回归节日本意,突显节日的文化意味和内涵,拒绝浪费,回归美食和佳节的本源,把主要精力花在丰富月饼花样品种、改善月饼口感风味、增强月饼文化内涵上,让月饼不再“浮夸”,节日更重心意,团圆节更显节俭传统美德。
从环保角度看,过度包装并非好事。是花小钱购美食,还是花大钱买包装?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到四成是包装废弃物,其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而此类垃圾大多难以处理和降解,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过度包装让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却买不到更多的使用价值,而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垃圾,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环保账。事实表明,只有全社会树立起节约简约、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消费新风,才能给过度包装商品“瘦身”。
从人情往来看,并非档次越高越能尽心意。月饼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攀比的。亲民简约,月饼礼盒变“朴素”了,同样受欢迎。过节难免要走亲访友,以往动辄几百上千元的月饼礼盒,看似豪华有面子,但有一半以上的钱花在了包装上。吃完了月饼,礼盒用不上还是得扔,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还浪费。口味佳、价格接地气的礼盒是首选,有文化有故事有乡情的东西就是面子、就是情意。如此,只有加大对月饼过度包装的监督和治理力度,引导月饼市场规范健康运行,在全社会营造理性、健康、绿色消费新风尚,才能让消费者度过一个节约环保、绿色健康、团圆祥和的美好中秋佳节。
当然,倘若以满足送礼为目的,采用红木、贵金属等材料过度包装,以混装、搭售其他商品提升价格,刻意把月饼做成天价极品、包装成豪华礼品,实际上是助长奢侈之风和不良风气,当属打击范围了。礼品变轻了,情意尽到了,环境绿色了,清风吹到了,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