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8日讯(通讯员 赵志新)泰山区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网格化为抓手,探索创新“社区村源治理、街道(镇)汇治理、区直部门融治理”的三治工作体系,全区共划分882个安全生产网格,配备网格员1329人,实现了“一村一长”“一格一员”全覆盖,基层网格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依托综治网格“添枝加叶”谋安全。健全组织,明确了村(社区)书记、主任同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1名“两委”成员分工安全生产工作,其他“两委”成员负责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保障。各村(社区)设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应急管理物资等办公设备。全区187个村(社区)都明确了1名以上专职安全协管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达标验收。全区187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创建达标,对创建早、达标质量高的10个村(社区)进行了通报表扬,并给予了20万元资金奖补。
依托规范建设“迎刃而解”抓安全。规范标准。各网格长每季度至少对网格内生产经营单位巡查1遍,重点企业每月至少检查1次,及时纠正安全隐患,劝阻非法行为,无法当场纠正的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处置。建强队伍。各村(社区)将社区工作人员、公益岗下沉到网格担任网格管理员,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基本构建了政府统一领导、街道(镇)抓面、村(社区)抓片、安全网格抓点的安全管理网络。落实职责,严格落实“巡查排查、信息上报、宣传教育”网格员职责,并协助做好举报核查和奖励相关事宜,落实特殊时段值班值守,协助做好事故现场保护、人员疏散、善后处理等工作。
依托宣教培训“提质扩容”学安全。丰富宣传形式,结合安全文化“五进”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系列安全文艺汇演、消防安全演练、燃气安全讲座等活动,不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拓展宣教阵地。先后投入30余万元打造了青山新村、花园社区等40余处村(社区)安全文化长廊、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宣传阵地,采用漫画、寓言故事等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内容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扩容应急减灾。创建国家、省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3个,建成7个街道(镇)级应急物资储备站、90个社区村级应急物资储备点、98家应急救援站。
依托科技支撑“智慧赋能”强安全。打造预警“宣传网”。投资70余万元,在部分村(社区)打造应急广播平台,在小区主干道、楼宇单元内安装显示屏,不定期宣传播报应急安全知识,遇紧急情况,可立即切换播报内容,启动灾害预警播报。打造预防“防护网”。在青山新村、东湖社区,试点建设AI物联网烟感报警平台。通过AI烟感报警进行消防隐患监测、预防,发生火灾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至平台及业主手机终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打造预判“立体网”。依托政法委雪亮工程,整合了水利、城管等7部门视频图像资源和数据监测平台,统一汇聚至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对重点隐患点24小时在线监控,基本满足远程研判指挥、下达应急处置命令的需要。
依托保障措施“精益求精”促安全。包保督促指导。各街道(镇)班子成员分别包保村(社区),指导网格长、网格员切实发挥宣传、教育、劝导;走访、巡查、排查;报告、报送、反馈的“十八字”安全监管职责。建档动态管理。建立“一张图+N个台账”和“一企一册”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健全安全隐患管理台账,逐一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销号时间等内容。考评激励并重。区安委会办公室及时发现优秀典型,总结经验,已培树典型村(社区)17个,并将村(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泰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