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全力打造“文旅商创目的地、产城融合引领区”
泰肥一级公路中修工程成交工验收
泰安海关助外贸企业擦亮国际名片
肥城市:桃都善治的“新版本”
让文明与美景同行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城市:桃都善治的“新版本”

■肥城市数字党建治理平台核心控制大屏。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秦浩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秦浩

金秋9月,清晨的阳光照在肥城市新城街道河西社区整洁的街道上,微网格员李利拿着PAD终端,正前往社区里孤寡老人家中了解情况。一路上她走走停停,亲切地同来往居民打着招呼。在城市的另一处,肥城市数字党建中心数字党建治理平台核心控制大屏上显示着李利的行动踪迹,她上传的每一条社区信息都在这里汇总,然后针对居民诉求进行分流办理。

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水平。近年来,肥城市坚持以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为导向,突出实际实效,把优化组织体系、做细治理单元、强化平台支撑作为重要着力点,构建起党建引领、五级联动、精准服务、数字赋能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全市贡献出“新版本”的桃都善治经验。

打通“神经末梢”

网格化推进精准治理

作为河西社区微网格员,李利对自己服务区域的信息如数家珍:11栋楼、330户、697人……这些数据都是她长期以来走访入户收集来的。“谁家停水停电了,储藏室打不开了,钥匙坏了,都会找我帮忙,我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联系社区物业或专业维修人员。”李利说,由于长期走门串户,她已成为居民信赖的朋友,也成为居民传递诉求、政府倾听民声的重要“桥梁”。

在肥城市,像李利这样的微网格员不在少数。近年来,针对治理单元规模过大、工作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肥城市进一步精细划分微网格,配齐配强“1+2+N”网格团队,打造便民服务矩阵。“1”是指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网格党组织书记),“2”是指在熟悉基层情况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公益岗人员中择优选聘5000余人组建专、兼职网格员两支队伍,“N”是指由多方力量组成的协管服务团队。

李利手中的PAD终端,正是用来记录社区信息、居民诉求的“法宝”。为保证居民诉求得以快速处理,肥城市建立起“信息收集—源头发现—分流交办—分级办理—结果反馈—督查考核”机制,网格事项全部闭环管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居民有诉求、诉求是否得到解决,微网格员需要一一记录并上传;如未能解决,居民诉求则被逐级提报,最终分配到相关部门进行解决。今年以来,肥城市微网格员累计走访群众28万次,排查安全隐患、解决群众诉求12万余件,便民服务由“面对面”升级为“心贴心”。

打造“红色引擎”

实现社区治理资源共享

走进新城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大厅墙壁上悬挂着不少企业的简介,介绍他们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哪些志愿服务。“社区居民需要优质专业服务,而企业缺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我们在中间‘牵线搭桥’,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形成基层治理合力的关键在于“红色引领”。

今年以来,肥城市大力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促进辖区内党建资源互通、互享、互转,让“红色引擎”赋能社区治理。为此,肥城市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三个能力”提升行动中深化拓展“双报到”工作的通知》,推动10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4500余名在职党员立足自身职能优势,与城市社区党组织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开展“七个一”联建共建活动。

聚焦服务供需不平衡、资源统筹不充分、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新城街道还创新实施红色合伙共建,建立起红色合伙信用体系,引导“红色合伙人”积极参与网格建设、阵地打造、场所共建。目前,新城街道共招募“红色合伙人”3200余人,签订红色合伙共建协议500余份,整合多方资源建设网格驿站182处。新城街道还围绕社区品牌创建,确定了一批贴合实际、特色鲜明、精细便民的“家门口”服务项目。其中孙庄社区打造信用超市、信用食堂、信用一条街等场景,社区居民可凭信用积分在指定商店兑换物品,合伙商铺之间也可以彼此享受折扣优惠。

搭建数字平台

全流程推进智慧治理

信息数据化,一图全了解。在肥城市数字党建中心,记者注意到,数字党建治理平台核心控制大屏上展现着整个肥城市地图。与传统地图不同的是,地图上标着各种颜色的图标,这些代表着肥城全部党组织、党员、人口、地理信息等基本情况。该中心工作人员依次打开关联平台链接,数字乡村、数字城管、数字应急等信息一一呈现,点击全天候“可视管理”功能,各路段、各项目、各党支部工作场景实时展现。据了解,肥城市依托在全省县域层面率先建成的数字平台,积极拓展基层治理功能,实现治理由粗放型向数字化转变。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关于公安、巡管、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各类平台信息,通过‘人进房、房落地,查房知人、查人知情’,提高管理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平台建立起以人、情、地、物、事、组织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信息库,打破了原来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壁垒,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办事速度。

除建立信息库之外,数字平台最大的益处在于畅通了群众诉求的渠道。像李利一样的微网格员,可以将当前社区无法解决的群众诉求上传至后台,平台系统可以自动分流办理,实现了“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今年以来,肥城市已通过数字平台处理各类问题诉求、提供代办事项12万余条,越来越多细致入微的民生服务被送到群众身边。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地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我们重点做了平台建设、精准服务、流程优化等工作,实现一张图见全貌、一平台全调度,打造了民生诉求办理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支撑,畅通了网格员与群众的双向沟通渠道,确保了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回应。”肥城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副主任贾延青说,该中心将加快打造组织有力、治理有效、生活有质、和谐有序的“幸福家园”,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桃都善治”肥城品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