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系统掌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
答好“为民三问”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中共泰山区委党校 张庆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准确把握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

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是其瑰宝。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从两个层面,即唯物史观和社会学层面研究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集中论述现代化理论的专著,但是,现代化理论已充分体现在他们的经典代表著作中,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提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这既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又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规律。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被公认为现代化理论的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层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三大规律。其中之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结果是无数互相交错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是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发展。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也就是说,参与社会历史活动的个人其活动都是有自觉意志的自主活动,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局是合力的结果,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规律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锐利武器,可以避免用“单线式历史观”来考察现代化。

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是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规律告诉人们: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动力也是多方面的,物质文明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也同样十分重要,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根”和“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沃土和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既非先验性的存在,也非偶然性的创造,从根本上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所规约,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核心思想观点、价值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任何现代社会都不可能是纯粹的现代性社会,而是现代性与传统性兼而有之的社会”,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融合。自近代以来,以超越传统、追求现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独立自主、对外开放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深入挖掘绵延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彰显着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蓝图和范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以坚定的四个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当下的世界,矛盾冲突不断,各种文化思潮涌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较量愈演愈烈。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今天的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并不仅是一个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是外交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文化问题。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中产生,也都应该从文化问题上求得解决。”新时代,国与国的关系应本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立在世间万物和谐统一之上,将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方向,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超越

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走现代化道路,是世界性的普遍共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代化道路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方面起步较早,探索形成了一条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依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条件下,吸取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基础上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版图,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和人类发展前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超越了以两极分化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化,超越了被资本逻辑异化了的、片面的以“物质主义”为中心的“单向度”西方现代化,超越了以高消耗、高排放、牺牲人类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西方现代化,超越了以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具有殖民色彩和寄生性特征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其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是西方现代化所无法比拟的。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