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六一”少儿书画展现场。通讯员供图
本报9月14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思)近日,东平街道无盐社区文化站人气十足,广场舞排练、戏曲吹拉弹唱、暑期读书活动……处处流淌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俺们这儿的文化站,可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无盐村文艺爱好者李霞说。
群众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满足群众日常文化需求,东平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让居民们在家附近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文化服务。目前,东平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备,14个乡镇(街道)均已建成综合文化站,716个行政村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其中书画室、乐器室、非遗馆、阅览室等功能齐全。新建14家乡村东原书房,为每家书房配送图书1000余册,农家书屋继续进行图书更新,投入45万元,为全县240个村配送图书2万余册。为提高这些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效能,让文化场馆“活”起来,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牵头,实施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惠民活动计分排名、开展巡查督导等举措,调动各文化站的活力,现在的文化站“隔三差五”开展群文培训,假期书房每日有学生阅读,节假日必有节庆演出活动,切实让群众走进文化场馆、让文化惠民走近群众,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创作了更多乡土文化作品,有效激发了乡土文化的能量。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东平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担负着整合县域内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具有县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文化实践以及图书、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职能。为发挥东平县三馆全部是国家级馆的优势,实现全年无休、错时免费开放,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宣传场馆免费开放政策,提高社会知晓率。博物馆为党政机关参观团体免费讲解200余次;举办各类研学、社教活动20余场次,服务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选取展厅内45件重点文物,打造每个文物的专属二维码,提供了微信扫码免费看讲解的暖心服务。
东平县文化馆开设公益课程15个,开设“上班族”周末培训班、学生暑期兴趣班、老年夕阳红班等,学员人数同比翻番;累计开展公益培训30余场次、3000余人次;举办“二十四节气根与魂”书画展东平巡展、非遗摄影展、“礼赞新时代 书写向未来”庆“六一”少儿书画展。东平县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精心打造儿童阅览书库、红色书屋等特色服务品牌,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新办理图书证700余个。
文化惠民有阵地,文化场馆没“围墙”,文化活动更丰富。据了解,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文化惠民阵地,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中华优秀文化种子“活起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需求,让文化场馆成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阵地,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