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东梆子节目《盛世芳华》亮相 第三十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开幕式
洪顶山摩崖刻经:神来之笔越千年
感受泰山文化魅力 赋能泰安经济发展
市图书馆举办地方志专题展
清嘉庆柳绿釉粉彩缠枝莲八宝纹香炉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顶山摩崖刻经:神来之笔越千年

 

□东平县文物保护中心 陈淑锋

北齐河清元年(562年)的晨曦中,洪顶山空谷传音,斧凿之声叮当作响。

书圣僧安道一,禅心安定,刻经不止,穷毕生精力,开刻经先河,以生命的血汁镌刻出洪顶山摩崖刻经,其中的大字鼻祖“大空王佛”,以磅礴之势,悬于大山之上,立于天地之间。

东平县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V”形山谷内南北崖壁,面积1400平方米,刻字原有1200余字,现可辨认700余字,内容为佛经、佛名、题记等,共计22处,其中,北壁16处为安道一署名刻制,南壁6处为印度高僧法洪署名刻制。书写风格是隶中带楷,兼有隶书、楷书和篆书三种书体,古朴端庄,骨秀神清,是国内最早的摩崖刻经,书法价值极高,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迟到的发现

一千四五百年的偏居一隅、籍籍无名后,时间来到1989年秋,旧县乡屯村铺村一个放羊的老者,偶然发现“大空王佛”漫漶斑驳的字迹。

数年后,当地文化人士发表了相关文章,并引起业界轰动,大批国内外专家慕名而来。

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研究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研究北朝佛教在山东的流布,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对其进行更好地保护,1995年统一命名为洪顶山摩崖刻经,划定了保护范围,并于2006年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洪顶山海拔300多米,向西与六工山隔东平湖相望,山势陡峭,山谷幽深。从山谷的喇叭形口进入,穿过松间小路,有一眼茅峪泉,终年不涸,一派清泉松风,湖光山色。过茅峪泉,上行二三百米,攀爬北侧山体10余分钟就可抵达半山腰。

半山腰镌刻的“大空王佛”4个大字宛若一道飞瀑,闯入眼帘,如果不是曾经描红,经过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的确难以辨认。

四字通高9.8米、宽4.1米,其中“佛”字高4.5米。“大”字左右开张,宽博包容;“空”字骨秀神清,意蕴空灵;“王”字端庄精致,内有修饰;“佛”字气势宏阔,有“佛手”修饰,最后一笔汪洋恣肆,一贯到底,有斩钉截铁、气吞山河之势,从出现文字直到北齐,此“佛”字为最大汉字,“大空王佛”也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在“大空王佛”刻字左右,有经文、佛名、题记等多处,对面南侧半山腰则是印度高僧法洪的刻经等。

遥想一千多年前,那位披着袈裟的高僧,以青山作纸,握如椽巨笔,凝神屏气,气沉丹田,将全身之力贯于笔端,写出了通天贯地的“大空王佛”。

伫立于此,你仿佛听到一颗坚毅的心脏在跳动,仿佛听到一种激越悲愤的声音在呐喊,如天风浩荡,似大潮奔涌。他带给世人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

在佛学词汇里,“大空”意为大乘之涅槃境界,但在“佛谱”中,并没有一个叫“大空王”的佛。它难道是安道一的自喻?也许是,也许不是。

坚韧刻经路

站在这里回望,山谷口正对着浩渺的东平湖,湖水西畔就是北齐高僧安道一的家乡六工山(古称东岭)。

他就是从那里出发,来到洪顶山谷,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印度高僧法洪一众,从这里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摩崖刻经之路。

根据题记,他们在这里刻经3年之久。第二站,前往东平棘梁山、银山,平阴云翠山、书院山、鼓山、大寨山;第三站,河北省滏山响堂寺、涉县中皇山;第四站,泰安徂徕山、邹城市峄山、尖山,汶上县水牛山,滕州市陶山;第五站,河南省林州市洪谷寺、河北省武安县水峪寺、河南省卫辉县香泉寺;第六站,泰山经石峪;第七站,邹城市铁山、葛山、冈山。先后历时30多年。

石刻中有关安道一籍贯的题记有两处。一处是东平洪顶山的安道一铭记,称他为“广大乡□□(方框为无法识别内容)里人也”;另一处是邹城铁山刻经中有题名,刻有“东岭僧安道一署经”之句。东平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六工山玉皇庙的两方碑刻中,题有“六工山东岭”地名,说明六工山东面的山峰古称“东岭”。因此,安道一被认定为东平人。

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到南北朝达到高度繁荣。然而,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却不信佛,出于统治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灭佛,众多寺院、佛经被焚毁,僧侣出于保护佛法,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因此,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就是此时的主要书经者。

安道一(?—约580),广大乡人(今东平人),老家就在东平六工山东岭,北齐时高僧、书法家,佛教观点属禅宗北宗,他一生刻经不止,西至河南、河北,东至山东东部,都留下他的踪迹。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中国刻经中纪年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安道一题名最多的北朝刻经,它以内容丰富,雕刻精卓,历史久远,在我国北齐摩崖刻经中占有重要席位,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洪顶山摩崖刻经有安道一题名三处,邹城的冈山、铁山刻经也各有安道一的署名,但刻经时间稍晚于洪顶山摩崖刻经纪年。

在洪顶山北崖壁西段的《摩诃衍经》中,碑首只有双钩笔道,界格内只有“萨”“散”两字,绝大多数字书丹后未刻凿。另外南崖壁还有几处佛名也只有双钩笔道。很明显,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僧众突然停止刻经,他们遭遇了什么?留给后世一个不解的谜团。

精美的书法艺术

洪顶山摩崖刻经,最珍贵的是其书法价值。

安道一书法作品审美独特,透露着魏晋以来佛教性空和玄学玄澹的思想影响,创造出中国书法史上的“隶楷书体”,从中可看到汉字演变的轨迹。

在奇骏活泼的魏书时代,安道一立意于隶书审美,保留隶书开张洞达的体势、以篆书浑穆简约的线条取代隶书翻飞的笔画,又吸取楷书的端庄。书风雄浑刚健、圆润开放、长笔极势而去,短笔蓄势待发,长短映衬、动静顾盼、端庄如山、流畅似水。

在洪顶山谷北侧摩崖“风门口”处的《文殊般若经》,是刻经中的珍品,刻石98字,可贵的是其中的“亦”字是草书,“文”“白”“边”“菩”等字个大且拙,却能左右呼应。通篇浓重与纤细之笔间而有之,分布巧妙、参差有序,展示出豪放不羁、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运笔娴熟、自成一家的艺术功力。

安道一书法艺术开一代新域,在中外影响颇大。邹城铁山摩崖刻经《石颂》中,称安道一书法“精跨羲诞,妙越英繇”(意指书法比王羲之、韦诞还精美,比张芝、钟繇更绝妙)。书法界称安道一为“书仙”,与“书圣”王羲之并驾齐驱。

斯人已去,他如一条神龙,游走在历史的云烟。他是那样的扑朔迷离,史册中没有他的故事,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归于何处;他又是那样的真实存在,辗转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诸多摩崖刻经,永留天地之间。

他来过又走,让世人心里满了又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