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李娈鸾
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一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该法律的施行,将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仅是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同样渴望无障碍环境。该法律的实施对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该法律的出台不仅昭示着我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职责指引和要求。
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目前,泰安有些地方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如今年7月21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残联联合开展了无障碍诉讼服务体验活动,一些残疾人代表在诉讼服务中心体验了无障碍通道、轮椅、助听器、助视器等服务设施设备,深入了解了法院导诉服务、网上立案、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功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焦点。7月26日,泰山区首批座椅式电梯在财源街道英雄山社区灵山小区投入使用,这让腿脚不便且居住在高楼层的“悬空老人”上下楼更便捷舒适。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保障。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见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系统规定了各相关方责任,在新建改造中应该严格落实法律要求,有关部门要及时深入基层社区、街道和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加强指导、加大监管,督促法律严格执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迈向“优不优”。
社会无障碍,人间更有爱。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级要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增强社会共识,凝聚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这一利人利己工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