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张晴)自2020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强化生态保护为核心,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该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该局投资166亿元,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584.5公顷,土地整治2.7万公顷,新增耕地4558.5公顷、湿地726.6公顷,国家备案的绩效目标现已全面完成。肥城市孙伯镇通过完善山体保护机制、落实森林防护工作,增强水系治理能力、改善水体水质,保障基本农田、提高土壤土质,以封山育林和农田道路林网建设为重点的林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逐渐提升,生态效应逐年显现。
坚持绿色发展,点绿成金。该局坚持将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与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打造具有持续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美丽经济。新泰市岳家庄乡以“新泰苹果”新品种试验基地项目和良心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引领,因地制宜,确立了万华林果基地项目、东部高效农业示范区项目和六顺田园综合体项目3个特色亮点项目,利用荒山、丘陵等贫瘠土地,规模化种植果树,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荒山丘陵变成“金山银山”。
坚持生态惠民,共建共享。该局坚持将生态惠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点,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实现共有、共建、共治和共享的统一,实现生态与民生共赢。岱岳区道朗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结合“休闲旅游、观光农业、高端民宿、康养颐居”产业定位,采用“生态+旅游”模式,以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为引擎,推动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文化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