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王秀梅)为进一步提高评标工作质量和效率,着力营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多措并举抓好评标专家抽取服务和考核考评工作,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顺利开展。
专家抽取“规范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优化交易服务,在封闭评标区域单独设立专家抽取室,配齐所需硬件设备与网络环境,抽取环节全方位、无死角,实现了抽取过程音视频全程监控、全程留痕。同时,该中心细化责任分工,建立抽取人员AB岗制度,结合招标人需求和项目实际,按照招标人电子交易系统内提交的招标人代表信息、回避信息、抽取专业等事项,使用专家抽取终端系统在《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抽取相应专家,严格按照电脑随机抽取、语音自动通知、信息发送确认的保密程序,预防人为因素干扰,有效避免了信息泄漏风险,确保抽取过程的规范和抽取结果的公平、公正。
专家需求“精细化”。按照《公共资源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挥专业性优势,对项目单位及代理机构提交的专家需求,结合专业类别、需求数量、稀缺程度、评标难度等信息进行校核,对于专家库中缺乏相关特殊技术专家的,及时向招标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专家需求进行调整,实现了“专业人”评“专业标”,保证了评标工作质量;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对于市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安排专人提前对接项目单位,耐心向项目单位宣传“远程异地评标”方式的政策和优势,提前沟通鼓励招标单位采取跨市乃至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方式,打破了空间地域限制,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共享,既提高了评标质量,又解决了本地专家“熟面孔”等问题。
专家考核“人性化”。市交易中心不断强化评标专家考核考评,进场交易工程项目实行“一项目一考评”机制,从专家签到情况、遵守纪律、业务能力、评标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对专家客观公正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对专家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有效提高评标专家的自律能力,加强了评标专家进场行为管理。同时,该中心避免考核“一刀切”,对于因系统故障、个人疾病造成迟到、未按时参评、请假未成功等非主观恶意的特殊情况,及时进行核实,向专家库管理部门反映,体现对评标专家的人文关怀,实现了专家现场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评标工作是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023年1月-8月底,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招标部为249个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专家抽取服务,累计抽取专家1000余人次,依照有关规定对违规的18名评标专家进行了考核扣分处理,保障了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序、健康运行。接下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不断强化评标专家队伍管理,持续做好评标专家抽取服务、考核管理工作,持续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推动工程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