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肥城:山区小镇党建引领兴乡村
优化营商环境 助企健康发展
彰显新时代有为企业担当
提升基本医疗服务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推动镇村颜值品质双提升
打造融合发展平台 实现人才集聚生根
“学习强国”进市集 “全民充电”正当时
便民服务再升级 群众省心少跑腿
道路建设齐发力 铺就发展“快车道”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居环境蝶变升级、党员群众亲如一家、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肥城:山区小镇党建引领兴乡村

 

□特约记者 纪宗玉 通讯员 李耀文 肖明媛 刘伟

走进肥城市安临站镇,一条条乡村公路通达顺畅、一栋栋村民新居错落有致、一张张幸福笑脸绽放如花……近年来,安临站镇坚持党建统领,以建设“两带三区”乡村振兴先行区为契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城里亲戚来了都不想走”

“以前路上都是土,现在各处都很干净,我们住得也踏实,亲戚来了都不想走。”乔家界首村村民王爱云说。

走进安临站镇乔家界首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房,目之所及皆是一派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好景色。

“2022年,我们村投资90万元在肥城市率先完成农村污水改造提升工程,其中铺设管道1.5万米,建设污水沉淀池6个,真正实现了雨污水分流。”乔家界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乔洪良说。借力移民项目工程,乔界首村还建设了一大批农田水利、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等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安临站镇全力改善人居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投资600万元,实施26个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完成任务5237套;投资42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任务;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投资2946万元完成31个村、239公里“户户通”建设……一项项强有力的惠民举措,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的安临站镇,外表有“面子”、内部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品质,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把“金钥匙”

换来“干群一家亲”

“村子不稳定,责任在干部。”提起当初干群关系紧张、干部民主意识不强的困局,安临站镇西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茂进一语道出其中关键。面对当时的情形,西张村决定实行“五制一诺”制度,用好民主、公平、公开这三把“金钥匙”。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西张村成立了由17人组成的村务议事小组,并吸收了3名以前对村里有意见的人参与其中。同时,聘请安临站镇经管站站长和5名在外人士担任“村务顾问”,村里想办哪些实事,先让“村务顾问”来“过目把关”。

“村务上墙了,村民明白了,干部也清白了。”张茂进说。在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方面,西张村设立永久性村务公开栏,村里的财务收支、公示公告,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在公开栏内张榜。同时,设置“回音壁”和意见箱,大家有疑问可以直接写在“回音壁”上或投进意见箱。自公开栏设置以来,西张村已按照群众要求公开各类信息110多条。

从一个经济薄弱、上访隐患多、党员群众思想散乱、信息闭塞的山区村,变成现在的党员群众亲如一家、共谋发展的和谐村,西张村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特色产业发展

奏响“富民增收曲”

“谁能想到过去的明新村是一个家底薄、脏乱差、没收入的穷村弱村。”明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祥印说。

走进如今的安临站镇明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借助四通八达的路网,明新村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特色林果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靠山致富的路子。目前,明新村累计种植樱桃407亩、苹果211亩、黄桃202亩、葡萄81亩、猕猴桃64亩。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安临站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东部片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重点支撑,突出现代农业,实行抱团发展;西部片区突出旅游产业延伸,在成功获批国家3A级景区的基础上,打造圣井峪田园综合体,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南部片区突出山水田园,引进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规划打造望鲁湖田园综合体项目、刘村三产融合项目,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住下来”。

“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一核四区’镇域发展规划,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发挥资源最大集约效应。”安临站镇党委书记王开军说。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