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2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日前,市博物馆精心设计、层层甄选,在岱庙配天门推出了“诸般颜色入瓶来”馆藏瓷瓶展。
瓷器胎骨塑形,釉质造色,永载着东方的风雅与含蓄,历经数千年美的淬炼与沉淀,成为一种物化的精神寄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已能烧造原始瓷器;东汉晚期,普遍意义上的成熟瓷器被烧制成功;从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名窑林立,再到元、明、清的精巧绚烂,瓷器的发展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以卓越的制瓷技艺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成为传承千年的中华符号,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瓷器品类丰富,囊括多个时期不同瓷窑的典型器物,此次展览遴选了50件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瓷瓶,包括白釉开片双耳瓷瓶、白釉粉彩人物纹瓷瓶等,瓷瓶形制不一,异彩纷呈,用美丽且独特的色彩和造型诠释着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