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望远镜仔细查看杆塔导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固定螺丝是否松动、杆塔上是否有鸟巢、线路下方树木是否超过安全距离需要修剪……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虽然整条中天线在林区的直线距离只有4公里多,但在地面上,张爱国和工友要迂回穿行15公里以上,穿过原始森林12处、乱石岗子20座。别看张爱国已年过半百,可在山中穿行时,他30多岁的徒弟马文臣和记者却很难跟上他的脚步。
因为在山里走得快,张爱国在工友当中得到一个“兔子腿”的称号。进山巡线,张爱国总是带着一个望远镜。巡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观察每座铁塔顶端带电部位的螺栓有没有松动。支撑高压线的铁塔,高度超过10米,想在10米外观察直径几厘米的螺栓有没有松动,常人不借助望远镜根本无法做到,但工友们说,张爱国可以,因为他有一双“鹰眼”。张爱国有过人的“眼力”,不是因为视力好,他自己解释说是因为靠经验积累形成了“第六感”。
张爱国还说,现在时代在变,要想把工作做好,只靠“老经验”已经行不通了,得学点“新手段”。使用热成像仪就是张爱国最近和年轻人一起学习掌握的“新手段”之一。使用该设备对带电部位和周边环境温差进行测量后,可以准确发现输电设备上存在的隐患。
工作多年来,张爱国累计巡视线路9万多公里,共发现消除缺陷2142项,排查治理设备隐患1000余处。在他的管理下,班组管辖输电线路外力破坏故障率每年下降20%以上,极大提升了线路的健康状况,保障了泰山的供电稳定。
做好“传、帮、带”工作
带领更多人服务泰安发展
张爱国在做好巡线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他将GPS智能巡视运用在测量接地电阻工作中,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水平。此外,他不断总结线路运行检修经验,完善“巡视线路隐患治理卡”,大大提高了班组作业人员对线路运行状况的管控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张爱国经常主动请缨,是名副其实的线路大修技改的“排头标兵”。他是各项线路大修改造的“老熟人”,经历大小各项大修技改500余次,组立铁塔461基,放紧线812公里。他严格把关各项线路验收工作,排除新建线路验收隐患1689次,保障了线路零缺陷投运目标的实现,为泰安电网设备管理水平实现质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张班是我的老班长,他作风硬朗,对工作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国网泰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运检三班副班长马文臣表示,只要能像老班长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近年来,张爱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带队伍上。张爱国精通线路巡视及各类隐患排查、消缺的方法,并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新员工。他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举办各类技术大讲堂89期、线路实训117期,向新员工传授技艺,被称为输电运检中心员工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大电网平稳运行,同时,我将把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技能、技术传授给年轻人,带领更多人服务好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张爱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