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段双双 王莉晓)近年来,马庄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推行土地托管,推动“一村一产”,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加快村集体经济建设,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强村之路。
土地托管,土地规模效益快速提升。马庄镇全面整合土地优势资源,推动规模化土地流转,积极推广土地“大托管”模式,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集小流成大流,汇分流为合流,把碎片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再分配。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不仅稳定了租赁关系,打消了农户顾虑,更让种粮大户和经营主体省工、省时、更省心。目前,全镇已规范流转土地2.3万余亩,16个村土地流转率在60%以上,10个村在80%以上,平均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20余万元。
一村一产,农业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马庄镇树立“稳主产、创新产、一村兴一产”发展思路,粮食主产与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发挥汶阳田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产业,现有18个村党支部自行种植小麦共1600余亩,预计年底可实现增收100余万元。薛家庄村重点落实蔬菜水果大棚种植项目,大胆创新“保底收益+分红”运作模式;洼口村延长种养生态循环产业链,以“虫—果—菌”农业环保产业综合体项目为载体,形成耕地保护、果业提质、农民增收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奏响发展最强音。马庄镇打造“党委统筹、部门协调、支部主抓”的工作格局,以信用体系、“为民协商”为抓手,充分整合人员、资金等,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实现植保、灌溉等智能操控;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2万亩粪肥还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着力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推进“富硒小麦”“禾元”系列小麦良种培育项目,推动“良种小镇”“田园农业研学基地”申报落地。通过品牌化、制度化、规模化、市场化“四维一体”发展模式,该镇筑牢农业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