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李雪丽
红色光影映初心,时代征程砺斗志。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6周年,连日来,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组织37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深入全县基层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电影放映月活动,用影视语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贡献电影力量。
夜空下的“红色光影”
“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晚上放映的电影是《长征》,望大家早来观看……”这是从东平县接山镇张场村文化广场传出的声音。当红色电影放映月活动到了张场村,丁庆丽、李灿忠这对“夫妻档”放映员正忙着将观影设备搭建好,为放映电影做准备工作。
据了解,此次红色电影放映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为做好放映工作,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37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在716个行政村计划放映800余场次的红色电影。“我们每天会放映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放映内容包括3部科教片、1部故事片,其中故事片这个月主打具有爱国意义的红色电影,而科教片主要是防溺水、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头盔安全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李灿忠说。
星空下,银幕闪烁着光芒,夜色里,处处充满了笑声。一部部感人肺腑的红色影片,一次次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让观众重新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再度回首那不平凡的岁月。精彩的故事、跌宕的情节,让路过的群众纷纷驻足观看,并相互交流观影感受。“在‘红色八月’这个时间段,看到这些红色主题电影,更加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很感慨,也会倍感珍惜。”看完电影的张场村村民说。
东平县电影公司经理丁立新介绍,目前已将单纯的送电影,升级为送政策、送知识、送信息,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安全、健康等意识。从8月1日至今,东平县已放映电影300余场次,观影群众达6000多人次。
提升技能讲好红色故事
为切实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在上一年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从放映员、放映设备、放映节目、映前宣传、现场操作等方面,对标准化放映进行细化,炼好成长“内功”,推动全年放映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现在一个乡镇有2支放映队,每支放映队负责20个村的放映任务,面临着人少任务重的现状。”丁立新告诉记者,目前放映队成员年龄普遍偏大,为了增加电影事业的活力,公司在不断更新放映员队伍,让更多青年加入其中,增添新鲜血液,使放映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为电影事业带来生机、活力。
放映队伍扩充了,技术也要跟得上。为促进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东平县电影公司每两个月组织乡镇放映员开展技能培训,从规范放映标准、提高放映质量入手,聚焦放映员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放映员读写卡片、节目下载、设备维护等技能的整体水平。同时,东平县制定了考评细则和考评办法,激发所有放映员的工作热情。
公益电影宣传让观众走出家门,优秀节目让观众留在现场。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片源选择,今年的公益电影下乡活动开始前,由东平县电影公司经理带队,深入群众家中,以发放问卷、入户调研等形式开展民意调查,选出观众喜爱的电影节目,让观众参与到节目选定工作中,让电影节目主动对接观众需求。此次红色主题影片观影活动,选择了《长征》《血战狙击领》《浴血大别山》《济南战役》等宣传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变革,反映新时代民族精神,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影视作品。
送到家门口的红色文化
为提高放映效果和观众观影安全,今年以来,东平县电影公司对所有投影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并在放映设备使用、维护方面,坚持规范化操作使用、精心维护保养,从而保证每场电影的放映质量。为提高群众的观影效果和上座率,东平县电影公司为每个放映队配发了30个板凳,在放映前,放映员充分利用车载喇叭、村村响、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印发的3万份海报等宣传渠道对电影剧情进行介绍,并在放映前1小时以上完成放映设备的架设,将放映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同时现场播放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和公益宣传片进行暖场。
“红色电影放映不仅在8月份,还贯穿在我们每月的电影放映中。今年全县的电影放映活动是从4月底开始,到11月份结束。目前,我们已放映了6000余场次,其中包括红色电影600余场次。”丁立新说,由于出色的放映表现,公司在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公益电影工作先进单位。
战争年代,红色文化指引我们夺取胜利,而在和平年代,红色文化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继续发光发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声音,才能铭记革命历史、怀念革命先烈,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放映好公益电影,推进公益电影高质量发展,把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种进群众心里头,用光影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