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我市调整2023年度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为奉献者奉献 为服务者服务
用心做好乡村群众的“领读人”
“理论授课+实操培训” 提升党务工作信息化水平
国企工会政工工作路径优化的实践研究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林建森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林建森接受专访。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赵文文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汶宁

主持人:围绕市委新型工业化建设部署,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助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

林建森:自市委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部署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出台制度文件,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延伸司法职能,从打造发展好环境、拓展解纷新机制、保障发展全要素、优化便企好服务4个方面持续发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主持人:围绕前面提到的4个方面,全市法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什么成效?

林建森:具体来讲,我们采取了4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强化全方位保护,打造企业安心发展“三种环境”。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审理各类违法犯罪,依法严惩侵犯企业家人身、产权权利的犯罪行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近年来,审结涉黑涉恶案件42件、358人,打击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行为;根据审理案件发现问题,向相关部门单位发送司法建议60条,推进行业治理,净化市场环境。打造健康有序经营环境。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去年以来,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600余件,连续2年向市委报送行政败诉情况,协助人大常委会对败诉案件较多的政府部门进行专题询问,并提出4条意见建议,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助力“放管服”改革落地。打造公平公正竞争环境。妥善审理涉及辖区重点企业、支柱产业等合同纠纷案件2万余件,保护守诺人,惩罚失信方,倡导公平交易、诚信守诺的契约精神。

二是强化商业纠纷多元化解,拓展企业矛盾解决“三项机制”。完善涉企纠纷解决机制。市法院联合20家部门单位联合出台文件,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建立涉企纠纷调解中心,打造“诉讼+”多元解纷模式,引导企业选择最佳方式化解纠纷,12214件案件诉前化解。近日,市中院成功化解跨山东、安徽两省的3起涉市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重点企业技术委托开发合同案,帮助涉案企业及时解封2000多万元流动资金和价值1亿元的不动产,有效保护了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合作的积极性。完善企业权益保障机制。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推进“事务集约、繁简分流”执行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法院查控”网上协同联办,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等专项执行活动,及时兑现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执结涉企案件8534件,执行到位金额25亿元。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选派13名资深法官担任司法服务专员,为13条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一对一”司法指导和服务,已走访企业200余家,帮助解决法律问题600余个。对40家“链主”企业涉诉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帮助排查5个方面风险点,提出14条意见建议。

三是强化全要素保障,保障企业发展需要“三种要素”。助力盘活资产要素。与19个部门联合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出台破产预重整工作指引,建立破产管理人履职评估档案,创新审判机制,推进协调联动,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办理破产案件62件,化解不良资产29.3亿元,盘活土地1172亩,安置职工2187人。联合化工、华锐重装、德广工贸等破产案件先后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助力解决资金要素。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政策,与金融机构建立涉企纠纷调解中心,妥善处理各类涉金融纠纷,每年审理涉金融纠纷案件4800余件,对不合理高息约定等给予否定评价,对金融风险及时向有关部门提示,确保金融秩序安全稳定。助力强化技术要素。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去年以来,审结专利权纠纷案件53件、商标权纠纷案件763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组织“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氛围。

四是强化全流程关注,优化涉企司法服务“三个环节”。实行“一站式”立案。打造“适企型”司法服务,研究制定司法全流程服务企业发展18条措施,深化涉“绿卡”项目案件监管制度,开通涉“绿卡”名单的重大投资项目案件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结,服务项目顺利推进。推行“三分流”审理。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对涉企案件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涉企案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天。倡导在线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推广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网上开庭,帮助企业降低维权成本。开展“人性化”执行。灵活采取“给予合理期限”“分批履行”“预处罚”等柔性司法措施,避免因工作方法不当加重企业经营困难。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对符合解除限消措施、屏蔽失信信息情形的,在规定期限内及时修复,已为152家企业修复了信用记录228条,3起案件入选全省法院助力“诚信兴商”等十大典型案例。

主持人:下一步,全市法院服务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林建森:全市法院坚决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紧紧围绕市委新型工业化建设布局,抓实“公正与效率”,找准工作结合点、立足点、着力点,继续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一是坚持能动司法,落实好各项便企利企政策,在法律框架内,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思自治,加大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二是坚持靠前服务,强化与企业沟通,准确对接司法需求,增强司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参与企业合规审查,助力企业合规经营。三是坚持改革创新,针对涉企案件发展态势和规律特点,完善审判团队建设,健全审判管理机制,推动要素化审理,提升审判质效。四是坚持善意执行,精准适用强制措施和信用惩戒手段,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涉案企业的负面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