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7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雪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三村,房前屋后,朵朵粉红的月季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宛若红霞。放眼望去,条条沥青路横贯乡村,排排民居整齐划一,各种景物相互交映,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大伙儿快来看,我们王古店三村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先进集体’啦,全泰安只有10个呢……”王古店三村妇女主任侯家芝上下滑动着手机,跟该村群众共同分享着这一喜讯。
王古店三村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村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组成了一支环境整治攻坚队伍,每天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和农户庭院,动员全体村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掀起了一股环境整治热潮。而这,只是旧县乡稳步推进全域环境提升的工作缩影之一。
徜徉在旧县乡秀美的山水中,淳朴自然的农家小院遍布其中,浓郁的农家风情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旧县乡以“两山”理念为基本遵循,以生态宜居为奋斗目标,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推进工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生态小城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坚持社区和村庄环境整治“一体推”,旧县乡以“一区四线”环境提升为着力点,整合资金多元投入,深入推进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综合实施驻地品质提升工程,开展220国道、246省道路域环境整治,强化“环湖沿黄”双线治理;打破既往“重亮点、轻全域”思维,在各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先后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为农村人居环境向更高水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旧县乡深入践行“三敢两不怕”工作理念,全盘统筹与“生态小城镇”建设不相协调的各个环节,强力推进省道沿线、社区以西27户荒旧破损房屋的拆迁整改工作,投资380万元对两侧区域进行绿化提升,进一步优化了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依托乡建办和社区物业成立的两支绿化养护队伍,配备了两辆湿式洗扫车、锂电便携式高压喷枪等专业化设备,常态化开展绿化带修剪、浇水及养护规范化作业。在220国道整治期间,绿化养护队伍自购苗木、自行施工,栽植独杆月季700余株,两侧绿化4.4公里,总成本仅为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切实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效能。
旧县乡统一全域环境提升标准,依托环境整治工作专班,成立“啄木鸟”队伍,在30个村建立分队,不定期开展“挑刺找碴”行动,及时将整治行动前、中、后的效果图在微信工作群反馈,各村根据照片逐户排查、高效整改落实;探索全面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奖励制度,引导村民由“要我整治”向“我要整治”转变。
同时,旧县乡还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积分奖励相结合,设置居室美、厨厕洁、庭院优、氛围强等多个加分项,30个村共用一套积分兑换制度。在通过各村干部考核后,群众可获得积分,每季度可在党群服务中心统一兑换生活用品或抵扣燃气费用。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挣”积分,在旧县乡正成为一种风尚,“小积分”兑出了村民“大幸福”,打通了乡村社会自我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描绘乡村新蓝图,打造乡村新景象,探索富民新路径,增添乡村新内涵。接下来,旧县乡将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突出问题导向,抓牢关键环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变生态优势为产业发展胜势,按下美丽乡村建设“加速键”,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