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金融“一子落” 经济“满盘活”
坚定发展信心 加快转型升级 共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我市深入开展“三聚三新”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
日出披霞光 绚丽迷人眼
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扎实开展 “学‘三定’、明职责、勇担当”活动
强化“三种思维” 打好“一场硬仗”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一子落” 经济“满盘活”
——泰安特色链式金融与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双向奔赴”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

今天的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风头正劲,13条重点产业链按图索骥、各显神通,不断刷新着产业蓬勃向上的热力值,塑造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围绕着新型工业化强市链式布局,我市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金融助力发展之路,通过精准靶向“供链”、引入资金“壮链”、降低成本“助链”、聚焦培育“延链”,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新型工业化强市、支持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不便利、银企信息不对称、政策措施不精准和服务保障不及时等问题,以坚实的金融底座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硬核支撑。

链式思维系统支撑

靶向金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金融的力量,在于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泰安金融的力量,必须要在新型工业化强市的浪潮中创造更大价值,必须要以资金链赋能产业链,必须要为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如鱼水深情,不仅要精准赋能企业发展所需,还必须更有温度、更有智慧。”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倪建军眼中,金融不仅是种工具,更对企业纾困和提振发展信心起到关键作用。蓬勃发展的泰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加速涌现,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只会让脚步徘徊不前,必须找准契合点,踩准时代节拍,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这班快车提供源源动力。

正视问题,就是求是。破解问题,才是作为。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始终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树立系统思维,成体系推进,下沉13条产业链,瞄准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运用“精准思维”,围绕“链式发展”为每条产业链配辅导队、发政策包、组赋能团、建链主行、办对接会,紧盯纾困解难、创新创业、上市融资等重点领域,围绕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出台“金融16条”等13个靶向金融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为新型工业化强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德盛合成材料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企业,拥有30项技术专利,也是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公司在建厂时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流动资金不足导致大量订单无法签订,成为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国银行作为该产业链辅导队的队长行,了解到企业情况后,主动联系对接,为企业发放1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极大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为企业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去年以来,我市陆续整合银行、证券、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多家机构专业人员组建13支产业链金融辅导队,为全市13条产业链精准匹配辅导队员,为产业链融资发展把脉会诊,实现对企业贷款融资、上市挂牌、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多方面“一站式”辅导服务。截至目前,13支产业链金融辅导队已为224家产业链企业提供96.1亿元授信。不仅每个重点产业链都有辅导队,还有针对产业链的不同金融政策包,为各产业链制定靶向融资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各产业链量身打造金融产品,确保链链有政策、链链有产品。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把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宽“强工贷”产品,对符合政策的重点产业项目,采取设置专项规模、提高贷款投放优先级、争取直贷项目、单列指标等方式,充分满足项目信贷需求。“我们制定了‘金融要素保障实施方案’‘金融16条’等13个金融靶向政策,推出153个‘强工贷’信贷产品,为每个产业链专门编写产品手册,让企业更便捷、精准地选到适合的金融产品。今年以来,强工贷产品共满足428家企业47.5亿元资金需求。”市地方金融监管副局长张帅说。

聚指成拳有解突破

打开金融与地方经济

互促共进、良性发展新格局

在新时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金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泰安市把各级金融资源和配套调动起来,聚指成拳、有解突破,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服务创新,以帮助不同企业更好、更便捷融资为目的,创造新思路,发展新模式,打开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政银企三方协同“壮链”的格局。

下转02版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