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当越来越多的“民间河长”“生态卫士”“环保守夜人”投身环保事业,当少废一张纸、少耗一度电、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当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蔚然成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必将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
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既应立足于“特色”,也要着眼于“产业”。加强特色化,升级现有产品,突出差异属性,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带动可持续发展。聚焦产业化,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小吃转化为有标准、可溯源、便携可运的现代食品,才能形成规模效益。
经济日报
部分研学游只是打着研学的噱头游览景点,实际内容与普通旅行并无区别,费用却高出不少。当“学”停留在表面,研学游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研学游里,“游”是载体,“学”才是核心。从感悟红色文化到体验非遗传承,从参与体育竞技到亲近生态自然,课堂应在行走间悄然呈现。
南方日报
不少人会把古镇的同质化,归咎于商业化。事实上,从丰富消费体验、提升知名度、发挥溢出效应等角度来看,适当商业化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一些古镇急功近利,坐拥丰厚的“家底”,却一味热衷于“赚快钱”,其历史风貌的原真性、生活方式的完整性,也就随之变成了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