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许哲铭 李俊铖
巍巍泰山,汤汤汶水。在泰山东望,汶水河畔坐落着一座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村庄——埠阳庄。这里宏伟庄重的牌坊、山水交映的美景、整齐划一的屋宇,曾经吸引来自35个国家的近7000名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前来“打卡”。
小乡村里来了群“洋娃娃”
今年4月18日,30余名外国中学生的到访让埠阳庄热闹起来,热情好客的村民开启对外交往的大门,迎接学生们到村里研学。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参加插秧种瓜、墙绘涂鸦、美食烹饪等趣味活动,体味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领略岱下风情。参加研学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早年随父母出国居住的华侨子女。
“有些孩子第一次来这参观,他们虽然长在国外,但根在中国,我们接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参加接待的村民崔正泽说。
一名泰安籍华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激动地表示:“我早就向往着回趟家乡,这次有机会近距离观望壮美的泰山,终于得偿夙愿了。”
十里八乡有名的“老侨村”
埠阳庄结缘华文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作为泰山石敢当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坐拥“三汶交汇”的独特地理优势,文旅资源禀赋突出,因较早发展农家民俗风情旅游而闻名。1978年,山东省外事办选定埠阳庄作为泰安地区首批对外开放的村庄。从此,这里便成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泰山、齐鲁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2001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将其确定为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40年来,先后有朝鲜林业部、日本桥本市官方代表团,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数十个国家的民间考察团,相继踏上这片厚重的土地,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高速发展的风采。从1993年开始,埠阳庄每年坚持接纳外国在华中学生、侨眷子女来村体验生活,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环境下沉浸式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村民仇宣军曾在2017年接待一名加拿大华侨学生在家中短暂居住,这名“小侨胞”与他一同赶集、野炊、练习汉语,一同与村里的青年人打篮球、做游戏、办晚会,与埠阳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去年我还收到了他从国外寄来的棒球帽,有些没想到,但更多是感动。”时隔多年,仇宣军忆及往事,仍难掩激动的心情。
以侨为桥共铸“同心圆”
近年来,埠阳庄在泰山区委统战部、邱家店镇党委的指导下,以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结合自身作为华文教育基地和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传统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泰山石敢当、爱民张公渡、民俗文化等文化要素,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打造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平台,有效涵养了侨务资源,引导越来越多的华侨、归侨、侨眷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
如今,在村庄新打造的集观光、观展、教学于一体的体验式、沉浸式主题公园里,埠阳庄村民与来村研学参观的各国华侨子女心连心、共欢笑,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品味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埠阳庄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层面的关注和认可,相继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泰安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埠阳”载入《国际旅游大词典》。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彭永俊表示:“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乡村研学项目提档升级,为华侨华人、外国友人合作交流提供更加优质的互动体验平台。”
埠阳庄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对外交往交流事业,帮助归国侨眷厚植文化基因,打造国际文化交往交流平台。现在,这座泰山脚下的小村庄依然奋进在对外交往的路上,将继续在“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似锦征程中不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