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岩
泰山名泉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是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泰山名泉的保护利用,对于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泉护泉,人人有责。针对个别地方对保护泰山及泰山周边历史名泉不够重视的情况,泰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泰安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会长、原市史志办主任马辉自2010年初离岗后,凭借保护泰山名泉的历史责任感和一腔热情,不辞辛苦,矢志不移,自觉投入泰山名泉保护工作中,成了一名执着、坚韧的保泉护泉志愿者,不少市民称赞他是泰山“保泉护泉第一人”。在最近召开的全市老同志助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老专家顾问团成立大会上,他作保护泰山、泰安历史名泉的典型发言,受到与会老领导、老专家的高度称赞。
考察名泉 锲而不舍
泰山名泉泉点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说故事世代流传。很多名泉被载入明《泰山志》、清《泰安府志》《岱览》等历代志书、文献,1987年又与众多自然文化遗产一起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马辉在担任市史志办主任期间,曾组织开展全市历史名泉调查。调查中发现,各地对泰山及泰山周边宝贵名泉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有的名泉泉眼、泉渠被挖填。为此,他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保护利用泰山、泰安历史名泉的5点建议。之后,马辉又利用市政协委员的身份,连续5年在市政协大会上提出5件保护名泉的提案,并于2007年2月1日在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作保护泰山名泉的大会发言,进一步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2010年初离岗后,为使这项工作持续坚持下去,马辉决心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继续做好保泉护泉工作,为保护泰山名泉这一自然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
十几年来,为进一步摸清泰山及其泰山周边现存历史名泉的基本情况,为各部门做好保泉护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马辉会同文史工作者,翻山越岭,深入山涧悬崖、丘陵洼地,对史书记载的各个泰山名泉,逐一、反复到现场察看、寻找、登记、拍照,找当地知情人或地质、水文专家座谈了解情况。有时为了查找一处名泉的确切位置,反复到深山去十几次。有时为了找到主要出水点位置,越是雨后越要前去查证。为了详细掌握名泉的历年出水量变化及泉点保护状况,他连续十多年坚持每年到泰山主景区各个泉点察看调研。上山爬岭,树枝划破头、脸,在长满青苔的山路上摔破胳膊腿是常有的事,至今,马辉的脸颊、身上还有多处为查找名泉留下的疤痕。
泰山周边包括徂徕山、云亭山、金牛山等地,以及现泰安市所辖区域内,亦有众多载入历代志书、至今水脉仍旺或遗迹尚存的名泉。特别是自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开通以来,泰安境内各泉汇泉成流,转入大汶河,成为大运河的重要补充水源。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府志》记载,除汶河水源外,当时山东境内有450处济运泉源,泰安府“州一县六”辖区内有200余处,几乎占一半。为摸清这些泉源的基本情况,在泰山周边上百公里范围内,马辉约请志愿者参加,或自己一人驾驶小型轿车到现场察看,找当地村民座谈,了解历史渊源;对地处新泰、肥城、宁阳、东平等地的名泉,马辉则请当地熟人带领,千方百计到现场寻找、察看,有时在一个县一住好几天。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马辉会同志愿者、文史专家,先后调研、查证泰山及泰山周边现存载入历代志书的名泉232处,基本掌握了这些名泉的水脉水系、沿革变化、人文历史、传说故事以及现存名泉的流量、水质、保护现状等基本资料。与此同时,他与志愿者和文史专家多次到现场察看,反复查阅、对照历代志书、名人著述等古籍,先后发现、考证、确认了已失考、消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涤尘泉、金山泉、金星泉,岱顶双泉、神泉、玉女池,泰山南麓下水泉、灵液泉、陷湾泉、水磨泉,徂徕山石屋泉、沧浪泉等30多处历史名泉的位置、泉渠等情况。另外,他还调查登记各地未载入志书但长期存在,以及新涌现出的泉点50余处。在此基础上,马辉对名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编著了《泰山故事·名泉篇》和《泰山名泉志》两本书,其中《泰山故事·名泉篇》2020年5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泰山管委实施名泉保护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宣传泰山名泉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泉护泉 执着坚韧
在开展名泉调研工作中,马辉经常发现一些地方对泰山名泉的保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甚至发生对名泉泉脉、泉渠随意挖填的情况。对此,马辉总是尽自己所能,采取不同方法措施,力所能及地呼吁、制止,千方百计予以保护。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情况,马辉及时向有关领导或单位反映并提出保泉护泉建议。有时现场提出整改建议没得到回应就书面反映,或者找到有关领导当面汇报。通过这种方法,他先后抢救、挖掘、保护青龙泉、大众泉、涤尘泉、龙口泉,岱顶万福泉、仙泉、碧天泉等数十处历史名泉。泰山大众泉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泉,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大众泉出水量变小,乃至泉池及泉池下原云门水库废弃,清清的泉水隐于荒榛之中汩汩流淌,冯玉祥“大众泉”隶书题刻长年埋没在杂草中。马辉在市政协大会提案中,曾几次提出保护大众泉的建议。2020年4月,在集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马辉向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写信,提出了保护大众泉和冯玉祥石刻,建设大众泉湿地公园及保护众多泰山名泉的建议。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很快作出批示,并分别到现场调研。泰山景区管委会迅速启动泰山名泉保护提升工程,一泉一策进行保护利用,至当年年底,对主景区内53处名泉全部进行了整修保护。其中泰山管委会多方筹资200余万元,对大众泉泉池及云门湖(原云门水库)进行了彻底整治,使之成为一处新的景点。2020年10月13日,新华社播发通稿报道了泰山景区实施名泉保护工程的消息,两天内网络点击、转发即达百万人次。
马辉会同爱泉护泉志愿者,对每处名泉进行跟踪调研并及时做好保护工作。2012年10月,在旧村改造中,地处泰山环山路南侧刘家庄的历史名泉青龙泉,泉眼面临被掩埋、明朝“青龙泉”刻石面临被盗走的危险。泰山学院教授周郢在“博客”发来“纸条”“吁保护之”。得知这一消息后,马辉立即同几位志愿者到现场察看,连夜写出了《关于切实保护青龙泉泉眼及历史碑刻的建议》,请人递交分管旧城改造工作的市政府领导同志,并分别打电话给泰山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和开发单位,呼吁保护好这一历史名泉。虽然青龙泉泉口、泉脉最终未能摆脱被挖填的命运,但名泉碑刻得到了保护,开发单位在新建小区内建起一处人造泉点和小型青龙泉公园,成为这处历史名泉的遗存。经过保泉护泉志愿者的及早发现和靠上做工作,面临被填埋、消失的旧岳庙香井、环山路龙口泉、泉上村苦甜井、夏张灵液泉等十余处历史名泉或遗址也得到了保存、保护。
马辉不辞辛苦,配合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名泉保护措施。2010年9月,为落实市政协督办、马辉和几位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保护环山路名泉的提案,应市规划局邀请,马辉同市规划局负责同志和泰山环山路设计者北京大学白林教授,利用三天时间,沿着26公里长、刚修通还未清理垃圾的环山路,从西到东,步行对公路沿线19处名泉逐一进行现场考察分析,研究确定了保护措施和开发主题。2020年7月16日至月底,为配合泰山管委会实施名泉保护提升工程,马辉应邀同泰山管委名泉调研组,分别到岱顶、泰山中路、西路对名泉进行现场考察,先后考察名泉50余处,对一些久已废弃、难以查找的泉点也进行了确认。当时正值酷暑,每上一次山,皮肤都被晒得通红,还经常遇到阵雨,被淋得浑身湿透。马辉年龄也不算小了,上山爬岭身体十分劳累,心里却十分高兴,因为自己多年来奔走呼吁的历史名泉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终于取得了新的进展。
宣传名泉 不遗余力
离岗退休十几年来,针对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泰山泉“水少”,对历史名泉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的情况,马辉将宣传名泉、研究名泉视作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先后写出了《泰山名泉跟踪调研报告》《涤尘泉考》《泰山名泉的成因及出露特征》等研究文章,《泰山十大历史名泉》《岱顶名泉若繁星》等数百篇研究介绍历史名泉的稿件,在新华网、人民网、大众网等网站和《齐鲁晚报》《泰安日报》等报刊发表,并被广为转发;《泰山晚报》设“泰山名泉”专版先后刊发50余期。马辉还配合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进行了多次保泉护泉的宣传,并在多次学术会议和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宣讲泰山名泉,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大增强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的保泉护泉意识,也有力地促进了保泉护泉工作的开展。
随着千百年来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的不断变化,历代志书记载的泰山及泰山周边不少泉点现在已经难以查找,现存的一些名泉今后也可能要干涸、消失,只能留存在古书和人们的街谈巷议中,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马辉不无担心地对记者说:“我一定在有生之年,尽个人所能,同各地的爱泉护泉志愿者一起,继续努力保护利用历史名泉,让历史名泉永续为人民造福!”
2011年1月24日,市政协委员马辉参加中华泰山网网谈:《建设环山路名泉公园,创造良好旅游和市民健身环境》。
明·青龙泉刻石。
未整修前,冯玉祥大众泉石刻静静地躺在水池中。
新修大众泉廊桥。
新修大众泉泉池。
本版图片由马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