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创优“船舶证书 换发就地办”新模式
完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 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红白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
果蔬飘香产业旺 农民生活有点甜
外来女婿成乡村振兴带头人
重点任务实现突破 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仲裁办召开半年重点工作调度会议
重点任务实现突破 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本报7月13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池彦明 通讯员 曹文馨)10日,泰安仲裁办召开仲裁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进仲裁各项工作位次前移、争创一流。今年上半年,泰安仲裁办共受理各类仲裁案件688件,与去年同期持平,标的额10.5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财政贡献627.27万元(仲裁收费),同比增长6.9%,业务运行健康平稳,诉裁衔接稳步推进,分会作用日益凸显,仲裁形象进一步提升,仲裁工作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仲裁业务深度融合。泰安仲裁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和周一集体学习制度,筑牢思想基础。巩固深化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以提升“三个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亮身份、当标兵、铸品牌”主题实践活动,并作为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组织召开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廉政工作会议,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开展“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公信仲裁”廉政主题教育,建立完善在编人员廉政档案,编制政治监督活页,扎紧制度笼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完善仲裁工作网络,持续扩大仲裁服务效能。泰安仲裁办加强仲裁分会规范化建设,持续健全工作网络,推动仲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建立领导干部及科室包保仲裁分会制度,加大对仲裁分会考核督导和奖惩力度,激励各仲裁分支机构发挥优势,推动仲裁服务网络向乡镇(社区)、企业延伸。上半年,各仲裁分会共立案537件,标的额4.1亿元,分别占全委总立案数的78%和总标的额的39%。积极拓展仲裁服务领域,探索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仲裁调解中心。推动立案服务大厅软硬件“双重升级”,实现法律咨询、立案审批、案件缴费、仲裁保全等立案服务“一站式”办理,打造了集约高效、多元化解、便民利民的仲裁服务平台。

构建诉裁衔接机制,打造“仲裁+调解+诉讼”多元解纷模式。泰安仲裁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市中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健全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增聘29名有丰富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办案能力强的仲裁员,为当事人提供专业仲裁调解服务。积极争取基层法院支持,已在新泰、肥城、东平3家法院设立了标准化的仲裁调解室,目前已分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100余件。优化诉裁衔接办案程序,进一步简化诉前分流案件的办案流程,力求实现“当日案当日结”,使更多的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在诉前,畅通群众的非诉纠纷解决渠道。“构建‘仲裁+调解+诉讼’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打造诉讼仲裁衔接新模式”入选全市“法敢当”法治建设品牌项目库。

提升仲裁办案质效,擦亮“公信如泰山”仲裁品牌。泰安仲裁办把办案质量作为仲裁公信力的生命线,落实《泰安仲裁委案件评查管理暂行办法》,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形成案件评查台账,提高仲裁规范化办案程度。健全案件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加强对仲裁程序的全过程监管,完善文书核阅制度和专家委员会重大疑难案件咨询制度,聘任2名退休法官作为文书核阅人员,召开10次专家咨询会研究疑难案件,保证仲裁案件实体公平、程序公正、文书规范。突出抓好仲裁员、仲裁秘书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强化学习培训和管理监督,建立仲裁秘书绩效考核制度,探索仲裁员分类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仲裁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智慧仲裁”办案平台建设,推动软硬件配套设施升级,实现办理案件全程无纸化审批,卷宗电子化归档,优化线上庭审功能,提升智能化办案水平,网上立案率、系统办案率达100%,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经济、便捷、高效的仲裁服务。

下半年,泰安仲裁办将继续按照“1234”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争创全省一流仲裁机构、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突出制度推行和规范化建设两大重点,加快将仲裁工作融入法治政府建设、融入营商环境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在工作网络建设、诉裁衔接、智慧管理、办案质效4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提升,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努力推动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仲裁贡献。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