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登高望远奋力争先 担当作为真抓实干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泰安篇章”
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提档升级
田野上,唱响青春之歌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大地,很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田野上,唱响青春之歌

■麦田里的薛丽娜。通讯员供图
 

□人民日报记者 侯琳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近年来,在齐鲁大地上,很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在田野上磨炼本领,墩苗实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些大学毕业生、能人、农民工、企业家,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一次怎样的“双向奔赴”?人民日报记者走近其中4位代表,倾听他们在广袤田野上唱响的青春之歌。

脚踩田地,闻着麦香 80后女大学生化身“新农人”

堂堂大学生,回来种地?2008年3月,怀揣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证,25岁的薛丽娜拽着男朋友李宁,放弃城里已到手的工作,回到家乡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有老乡不理解,这女娃娃苦读十余载,本来可以留在城里了,咋又回来了?

这样的议论让薛丽娜压力不小,但有父亲撑腰,她释然不少。父亲薛传谦是镇里的“老农机”,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一辈子。正是父亲力邀,薛丽娜和男友李宁放下思想包袱,开启“新农人”之旅。

万事开头难。彼时,薛传谦在全区率先成立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起先村民不配合。薛丽娜和李宁从早到晚,进村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

——“叔,加入我们合作社吧!”

——“什么社?”

——“把地流转给我们,每股200元,流转费每亩600元。”

土地流转挺新鲜,村民一时不适应。和村民磨嘴皮,和镇里干部做沟通,最终合作社流转13.4亩土地,获得一笔新型经营主体贷款30万元,起步规模化种地。

玉米和小麦啥时播种,怎么科学追肥、打药,作物有怎样的生长习性……父亲这位种田老把式,一一言传身教。

风里来雨里去,薛丽娜黑了好几圈,手上起了茧。“最苦的不是地里的活。”薛丽娜记忆犹新,2017年6月,一场特大暴雨袭来,庄稼倒地,损失巨大。

这次打击,让薛丽娜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然而,2014年底父亲因病去世,老人家“把合作社办好”的嘱咐一直萦绕在她耳边。薛丽娜和李宁互相打气,一咬牙一跺脚,决定继续干。

下转02版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