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纪宗玉 效晏 李玉 赵瑾
“现在采用喷灌浇地,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极大地减少了用水量,还能省电、省人工、省地。”肥城市王庄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庆民边说边笑得合不拢嘴。
在刘庄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460余亩农田里,正在利用喷灌等节水设施进行夏季农作物管护,立杆式喷灌设施正喷出上百条旋转水链浇灌着鲜嫩的玉米苗。
农业是用水大户,更是节水的潜力所在,农业生产拧紧“水龙头”至关重要。近年来,肥城市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通过强化高效节水技术应用与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王庄镇是肥城市“两菜一粮”模式的发源地,经过40年的蓬勃发展,现已发展为整个肥城西南部的特色主导产业,如此大的种植规模,水资源当之无愧成为该镇农业发展的“牛鼻子”。
为推进农业节水,有效解决水资源“卡脖子”问题,自2022年起,王庄镇在全域范围内推广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喷灌,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和农民节本增收。
“目前,全镇节水设施覆盖农田3万余亩,实现节水30%、节肥20%,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促进了农业高效节水。”王庄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郭超说。
让污水变活水。在王庄镇驻地污水处理站,一辆辆园林绿化车依次排队在取水。“在这里取水非常方便,目前旱情比较严峻,再生水用来浇绿化苗木,缓解了水资源短缺,也极大地节省了用水成本。”驾驶员张师傅说。
近些年,随着王庄镇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村耗水量和用水率也大幅上升,产生的农村污水量有所增加。农村污水产生的破坏不仅仅是农村水源潜在的隐患,更会加重水资源的危机,因此农村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据了解,王庄镇驻地污水处理站覆盖管网长度为5公里,通过将污水进行处理,“弃水”变废为宝,用于园林绿化、农业灌溉、河湖生态补水,年回收利用量达7.3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原来村里的生活用水排到河沟里,又脏又臭。现在修了污水处理厂,河水变清了,我们每天在村边走走,心情也舒畅了。”郭辛村村民郭庆亮说。
截至目前,王庄镇共完成38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剩余14个村计划今年全部完成建设。
与此同时,王庄镇还对37个村实施了村内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彻底改变了村内饮水管网跑、冒、滴、漏严重的问题,饮水管网漏损率由原本的23%降至5%,不仅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题,更促进了生活用水节约利用。
不仅用好“硬科技”,更要打出“硬拳头”。为进一步加强取用水监管,王庄镇成立了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专班,全面深入各类取用水单位开展排查整治,所有取用水单位安装水表,用水量纳入日常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实现了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同时,对无证取水的用水单位,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帮助办理取水许可证,减少了“来回跑”问题。
“接下来,肥城市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地、落实,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为解好肥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方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肥城市水资源保护中心主任邵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