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丙寅
主持人:市委提出要强化科技赋能,实施“双十工程”和“双百行动”。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杨建全:市委、市政府着眼突破解决行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有效汇聚人才智力资源,提出实施“双十工程”和“双百行动”的战略部署,这对科技部门来说,既是光荣任务,也是难得机遇,要不折不扣推进落实。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学习、科学思考谋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泰安市科技创新“双十工程”实施意见》和《泰安市“百名专家泰安行 百家企业进院所”行动实施意见》。
“双十工程”主要是聚焦全市“441X”现代产业体系,每年实施10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转化落地一批强链延链补链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目前,已征集到指南建议91项,包括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建议58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指南建议33项。
“双百行动”中“百名专家泰安行”是邀请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突出、行业带动力强的高层次专家人才,通过高端研讨会、发展论坛、科技成果对接等方式,畅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泰渠道,每年吸引100名以上的高端人才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百家企业进院所”是针对重点企业发展实际需求,每年组织100家以上的企业“走出去”,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我们已组织100余家企业到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4所高校院所举办科技对接活动;共邀请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370余名副教授或博士以上专家来泰,举办55场技术交流或项目洽谈会,240余家企业参会,面对面与专家深入对接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主持人: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骨干力量之一,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市科技局就做好科技服务业有什么思路和打算?
杨建全: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构建“1141”服务业新体系,突出科技服务引领,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力争2025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倍增。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服务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健全高成长性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挖掘、扶持、培养机制,采取扶优与扶大相结合、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打造一批潜力大、质量高、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领军企业。二是做精做强一批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企业。对现有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立统一规范、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成立泰安市技术市场协会,建设市级技术交易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不断壮大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队伍。三是推进科技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围绕研究开发及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三大业态,引导科技服务业专业机构适度集中发展,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促进产业协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补足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短板,逐步形成泰安特色凸显的产业集群。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请问,市科技局在鼓励支持企业创新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杨建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创新是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市科技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指示要求,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抓好惠企科技政策落实落地。重点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税收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二是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开展科技惠企政策宣讲暨科技服务千企活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培育更多的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给予精准服务和支持,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促进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优化孵化载体环境。制定了《泰安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创业场所、仪器共享、创业策划、管理咨询、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等全要素服务,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