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9日讯(通讯员 牛强)近日,新泰市地名历史文化暨地名“非遗”座谈会在新泰市民政局召开。
会议学习了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中有关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文,认真讨论了新泰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做好新泰市地名保护性挖掘、规范化管理、创新性传承和地名申遗工作做了深入交流,并逐一分析。会议对于放城镇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重点探讨,认为放城镇是先贤林放故里,形成了“放城”“林放祠”“长林山”“长山前”“长山后”等一系列与林放相关的地名,同时还形成了“洙水”“萧家庄”“阁老顶”等众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地名。对此,放城镇应当进一步加强研究,认真保护,使其大放异彩。
对于申报的新泰市第一批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德”“羊流”“酒台”等26个地名,新泰市与参会专家再次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逐一发言,从群众生活实际应用、学术研究和文化历史传承上,提出了有广度、有深度的见解,无论对于地名文化非遗工作的持续进行,还是对地名其他工作的开展,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