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
“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今天的天空太美了。”5月23日一早,正在生态绿地健身公园晨跑的刘先生拿出手机,随手拍了一张蓝天发在了朋友圈。
数据见证着泰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22年,全市臭氧、二氧化硫、重污染天数等指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位,优良率指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八位,为全省唯一所有空气质量指标均改善的地市。
——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均值首次实现“全优Ⅲ”。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泰安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向上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协调联动,横向上明确48个部门、294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事项,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一方统领、多线作战、立体攻防”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泰安成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市,为全国9个地市之一、全省唯一,实现了泰安督查激励零的突破。
守护蓝天白云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
从以往“盼蓝天”,到如今“拍蓝天”“晒蓝天”,蓝天白云常驻的背后是泰安常抓不懈攻坚、精准源头管控、矢志不移卫蓝天的态度和决心。
“这里报警了,肯定有新的污染源了。”5月1日晚,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接到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报警提示,泰山区某处监测站点PM10浓度持续升高,随即开展溯源分析,锁定污染来源方向,联合城市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依法责令未落实扬尘管控措施的某渣土场停工整改。
“通过人工智能、环境大数据等技术,全市划分出29个重点监管的热点网格,布设229个多参数微观监测站点。基于这些监测数据,我们可以在平台上监测空气质量,快速找准污染点位。”市生态环境局区域空气质量控制科科长葛衍珍介绍,利用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现在泰安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各类污染源头的24小时精准识别和实时跟踪。
治理大气污染,泰安持续发力,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监管大气污染源逐渐走向科学化、精细化。
5月19日,一辆标有“大气VOCs走航监测车”的车辆在东平工业园区附近行驶,走航工程师张可敬告诉记者,走航监测车上的秒级谱图能实时查看当前位置附近的污染因子浓度,当浓度超标时,他们会现场溯源,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及时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实现大气污染的靶向治理。
天空有卫星遥感,地上有微观监测站,巡查有走航车,管控有市、区、街道、社区协调联动,泰安建立的“天地车人”监测监管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寻根溯源,2022年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实现智能报警1800余次,开展VOCs走航监测等监测800余家次,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的智能监测和精准管控。
施工扬尘、餐饮油烟是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难点问题。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工地和餐馆看到,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