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通讯员 张妤聪
“10天之后下一茬茄子才能下来,菜椒这一茬也没了。王老板,如果还有菜,我绝对给你,没有放着钱不赚的理儿……”在东平县梯门镇海子特色农业片区东平胜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里,销售经理刘宁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邯郸、汶上、宁阳等地的客商蜂拥而至,旁边是正在打包装车的菜椒。
翠绿的菜椒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电子秤上的数据随着工人将一袋袋菜椒搬运上车而变化,刘宁手里的纸笔飞速地记录着总重,客商核对完总重,“叮,支付宝到账8200元”,随着转账结束,一辆货车把2000多公斤的菜椒拉走,这茬就全部卖完了。
“自从客商听说我们老板得了‘茄子王’的称号,菜卖得更加火爆了。我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他们催我下茄子。得保证口碑,不到精品的重量我们不下,你要是去年跟我说今年茄子能卖成这样,我睡觉都能笑醒。”终于能坐下喝口水的刘宁感叹道。
去年秋季,东平胜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刚刚起步,刘宁跟着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党委的市场销售党支部去跑市场。半夜出发时,刘宁开着小货车,装上一车紫光圆茄,希望打开市场销售的局面。披星戴月而归时,不仅紫光圆茄卖掉了,刘宁还与十几个客商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刚开始卖紫光圆茄时,由于摸不清市场和客商的套路,刘宁也吃过亏,对精品圆茄的标准定义不清,导致客商对紫光圆茄现场压价;物流受阻时,没有提前规划好销售时间,车进得来茄子还没熟,茄子熟了车进不来。然而,经过不断地摸索,刘宁在蔬菜销售方面逐渐成了行家里手。
“现在,只要和来的客商说上几句话,我就大概能判断,他是真想买茄子,还是来压价格了。”刘宁笑着说,这自信的笑容背后,是与客商无数次交锋积累的宝贵经验。
从大棚拔地而起,到果蔬枝头飘香;从万事开头难,到实干勇突破,梯门镇特色农业全域发展行稳致远。如今,在梯门镇,一批批大棚主、新农人在干事创业中练就硬本领,共同奔赴乡村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