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崔玉军
近年来,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着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机结合,以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为契机,聚力振兴乡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实施美丽校园建设
让乡村学校美起来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振兴乡村教育不仅要让孩子“有学上”,更要把学校打造成孩子成长的乐土、心驰神往的乐园,让孩子“上好学”。
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实施美丽校园建设,一方面,着眼于“建好”,坚持把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统筹谋划推进,优先保障学校规划和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效益;另一方面,着眼于“用好”,大力推进学校设施建设与内涵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促进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统一,推动硬件设施、美化绿化、文化育人和教育教学同步提升,努力把学校建成“环境优美、文化秀美、活动精美、师生和美”的美丽校园,把每一所乡村学校都办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乡村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施强筋壮骨计划
让乡村教师强起来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新泰市积极实施强筋壮骨计划,助力教师实现更好发展。
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强化师资保障,通过加快招考、人才回引、名师返聘等方式,配齐配足乡村教师,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结构,保障教育教学需求;强化赋能提升,建立完善“研学训赛”教师培训机制,通过联合教研、青蓝帮带、交流任职、专题培训、赛事历练等方式,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强化评价激励,健全基于“县管校聘”改革的教师评价机制,打破“职称终身制”,消除“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孬干好一样”的顽瘴痼疾,盘活师资力量,充分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实施共建共享工程
让城乡交流活起来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通城乡互通“最后一公里”,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一环。
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积极实施共建共享工程,促进城乡交流,推动教育更好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特色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学校管理互通、研训互动、文化共建、质量共提,实现以优带弱、以优促优。另一方面,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搭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让城乡师生共享先进地区、优质区域的优质资源;推进教研教学数字化管理,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学科教研,采取城乡学校同上一堂课、名师网络授课、推送精品课件、共用优质学案等形式,把优质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普惠化。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让乡村教育好起来
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实施队伍素质、课堂质量、教学管理、教研水平、基地效能、学链品质等系列提升举措,推进学段、城乡、教研、家校社“四个一体化”发展,促进幼小学段、小初学段和初高学段“三个衔接”科学高效,实现全学段、全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同时,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强化对薄弱单位的帮扶,制定系统性提升计划,通教研教学跟进帮扶、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名师名校长驻校任职等形式,助推薄弱单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