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0日讯(通讯员 张楠)近年来,泰山区泰前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三个能力”提升为抓手,把推进“红色物业”红色网格一体运行、深度融合作为提高治理服务水平的“先手棋”和“切入点”,基层治理队伍不断壮大、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组织融合,让工作体系更有效度。加强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成为党的群众工作队。指导社区领办物业14家,兜底老旧小区63个。开展“双找”活动,该街道89家规模较大的物业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选派10名街道干部、29名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物业企业党建指导员和服务监督员,27名物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网格党支部委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街道物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吸纳区直部门单位、物业企业、社区、业委会代表参加,会商解决物业纠纷。社区层面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引导物业企业与社区签订党建联建协议,认领共建项目91个,去年疫情防控期间,500余名物业人员与社区并肩作战,构筑起小区防控的“铜墙铁壁”。加强红色业主委员会建设,加大党组织覆盖力度,按照法定程序,将180余名社区干部、楼长单元长等热心骨干推荐为业主委员会委员或主任候选人,其中党员占比达70%以上,党组织对业委会履职进行全过程监管。
资源融汇,让城市党建更有硬度。泰前街道突出民需有人问、民事有人管、民困有人帮、民忧有人解,唱好“群英戏”、打好“合力牌”、形成“共同体”。坚持“小办公、大服务”原则,整合物业闲置用房103处,高标准打造网格党群服务站,社区、物业人员共同坐班,提供政策咨询、低保申请等21项便民服务,实现与物业服务站“双站合一、一站服务”,打造便民服务“微阵地”,推动为民服务“零距离”。固定每月第4个周六为“幸福家园”主题共建日,依托物业企业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普法、维修、消防演练等活动40余次,实现社区与物业融合互通、协同联动。吸收173名物业人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协助社区做好信息摸排、民意收集、问题上报等工作,该街道每年对作用发挥好、服务质量高、群众认可的物业人员进行表扬奖励,15名物业管理层人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
服务融心,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泰前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以党建赋能物业服务水平提高,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将物业企业信用情况纳入物业服务考核评价体系,赋予楼长监督评价权,对信用等级好的物业企业,在评先选优及财政奖补方面予以优先考虑。2022年,该街道先后给予信用评价好的3家物业企业1.6万元奖补资金,对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问题多的4家物业企业按程序予以清退。在向阳社区、嘉德社区试点开发“‘码’上提·马上办”便民服务小程序,设置意见征集、线上点单等功能,完善“居民点单、物业接单、社区监办、群众评单”运行机制,对居民诉求建议精细分类、精准分级、精确转办。今年以来,共解决车辆乱停、噪声扰民等问题60余件。在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物业服务中心全部设置红色议事厅、协商调解角,社区、物业、居民随时“碰头”调解纠纷,搭建“网格夜话”“逢‘9’议事”等载体平台28个,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一季度,12345热线居民投诉量同比减少11.2%。聚焦群众多样化需求,引入各类社会资源,增设老人照料、幼儿看护等服务项目;盘活公共空间资源,做好边角经济,通过设置健康直饮水站、菜鸟驿站等方式,拓宽服务范围,做大物业格局,便利社区居民,获得群众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