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汶宁
4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以下简称《15条措施》)相关情况。
近年来,市公安机关充分履行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出系列惠民利企新举措,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上展现了过硬担当。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市公安局迅速行动,深入调研,反复完善,聚焦便民惠企服务、精准护航发展、打击涉企犯罪等方面,制定出台了《15条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零门槛”申请落户
服务涉外企业“招才引智”
《15条措施》聚焦企业需求,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建立包保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总部”“园区”警务站建设、实施惠企绿色通道“上门办”等措施夯实服务阵地,第一时间回应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围绕企业所需人才,市公安机关全面取消城镇落户迁入条件限制,实行“零门槛”申请落户,服务涉外企业“招才引智”,按群众申请和户口迁入途径分类登记,开设重点涉外企业单位外国人签证及居留证件受理专窗,优化全市人力资源软环境。
目前,我市全面取消城区、城镇落户的条件,以群众申请为主,不附加任何条件,按照自有住房、近亲属房屋、单位(人才)集体户、租赁房屋、社区集体户的顺序分类进行登记常住户口。以灵活就业人员落户城镇为例,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落户城区目前只需要提供在本地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材料、社区或物业出具的居住情况说明等材料即可向居住地派出所申请落户所在社区。
建设“机动车抵解押业务平台”
《15条措施》中提到,建设“机动车抵解押业务平台”。“机动车抵解押业务平台”是一款集机动车抵解押业务申请、业务审核、上门邮寄、业务签注等功能于一体的云服务系统。以抵押业务办理为例,由金融机构业务人员通过平台提交相关资料并发起申请,系统自动生成短信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机动车所有人确认申请信息无误后电子签名,通过系统流转至车管所进行业务审核,确认资料合格无误后签注机动车登记证书抵押信息,最后由邮政上门取件将登记证书送至金融机构进行抵押存档。
“机动车抵解押业务平台”从今年1月份开始建设,目前整体架构已基本搭建完毕,正在进行系统运行测试。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群众可通过“泰安交警”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栏目注册登录、办理业务,实现了机动车所有人、金融机构、车管所、邮政寄递“一键四联”,机动车所有人和金融机构无需委托代办,避免了多环节准备手续,减少了群众往返奔波、窗口排队,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有效降低了机动车抵解押业务办理成本,极大压缩了非法代办、违规补办等违法行为生存空间。
此外,《15条措施》针对旅游民宿等新业态监管服务进行优化,支持网约房、寄递物流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市公安机关还靠前服务大型文旅商贸活动,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完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加强企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全链条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保护企业创新动力和品牌权益。强化金融风险预警防范,从严从快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聚焦物流商贸、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健康医疗等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依法严厉打击强迫交易、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涉黑恶违法犯罪。
外地游客来泰
轻违免处、首违免罚
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公安机关将对外地游客建立首违免罚、轻违免处“清单”,对未引发交通拥堵的违法停车、禁鸣区域鸣喇叭等6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轻违免处”,因道路不熟、主观无故意实施的其他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同时,实施物流商贸行业“惠企保畅”工程,优化机动车管理服务。
其中,“轻违免处”主要针对以下6种情形:一是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的;二是驾驶室放置物品妨碍交通安全的;三是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的;四是不按规定停车未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五是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路段鸣喇叭的;六是机动车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的道路上,不在道路中间行驶的。“首违免罚”主要针对外地游客因道路不熟、无主观故意实施的6种情形以外的其他轻微交通违法行为。需要强调的是,“轻违免处、首违免罚”的前提是未引发交通拥堵、未造成交通事故或不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且只适用外地游客,本地人员仍实行常态化管理措施。
此外,为营造文明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市公安机关还将“泰网”大巡防警力向文旅休闲、特色街区等夜间经济繁荣区域倾斜,实现“夜晚见警灯、身边见警察”,守护“夜经济”安全。
下一步,市公安机关将以抓好15条措施落实为切入口,扎实履行职责,全力服务大局,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双向赋能、协同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