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桃花俏立枝头,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不停运转,遗址公园里探秘几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存……4月11日,记者跟随“走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主题采访团走进肥城市和岱岳区,走文化廊道,进经济园区,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在产业园区,企业生产热火朝天,工业经济活力迸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产品向高端化迈进的重要手段。在赫里欧新能源项目基地生产车间里,一块块BIPV光伏瓦正从生产线上齐刷刷地运输下来。赫里欧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博介绍,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独特BIPV光伏组件生产技术,为建筑穿上安全的“发电外衣”。生产的光伏瓦具备高安全性、防火、防水、防潮、耐候、承重特性,既可以在房屋屋顶使用,还能贴在墙上,铺设后将彻底解决屋面及墙面漏水、常规光伏组件火灾隐患问题,延长普通建材的使用寿命,发电建材可使用30年无需更换。
岩石经过1450℃高温融化加工,可制成岩棉,防火保温又吸音……记者走进泰石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见到多种岩棉产品,这些产品具有A级防火不燃、保温隔热、吸音降噪、节能环保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工业节能、船舶保温等领域。公司总经理李学国介绍,公司拥有玄武岩纤维岩棉生产线11条,年产能已达80万吨,产销量居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十四五”期间,公司引进欧洲先进的大型电熔炉技术,进一步实现了岩棉生产过程中碳减排目标,为持续引领行业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
泰山黄精的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产区的黄精。在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精种植产业园里,昔日的荒山坡因种上了黄精,变成了“黄金地块”,周边农户发展黄精种植,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倾力打造三产融合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泰山黄精“工业+旅游”智能工厂,配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智能全自动黄精丝生产线,保障了优质原料到优质产品的技术转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好山好水好风光,不仅是大自然的回馈、历史的底蕴,更是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资源”。不少乡村依托特有优势,打响文旅品牌,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奔跑在了乡村振兴的“春天里”。
肥桃被誉为“群桃之首”,主产区位于肥城市刘台村。在刘台桃花源景区内,灿烂的桃花压满枝梢,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军介绍,刘台村种植肥城桃2000余亩,通过招商引进泰西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桃花谷、民俗馆等20余处景点,建设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实现吃、住、游“一条龙”。肥城桃花节作为全国四大桃花节之一,已在刘台村连续举办了18届,依靠桃花节门票收入,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与此同时搭乘电商快车道,肥桃网上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 江俊瑶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