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宁阳县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为目标导向,重点在“拓阵地、强队伍、抓活动”上狠下功夫,做足做好“文明实践+”文章,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质扩面、提档升级。近日,宁阳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章》项目获评泰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
“阵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每到周末,宁阳县东疏镇赵茂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成了村民的聚集地:颐乐园里开展的少儿美术、创意粘土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老年人在这里下棋、拉弦、听戏,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城乡群众出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找到一处文明实践场所,得益于宁阳县创新实施的“文明实践阵地+”工程。近年来,宁阳县统筹盘活各种资源资产,推动文明实践“触角”向“小阵地”延伸——利用农村闲置院落建设童乐园、颐乐园等文明实践点200余处;在人群聚集场所和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文明实践站200余处;依托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医等群体,试点打造文明实践家庭站100余处。
此外,宁阳县还将文明实践元素融入农村小广场、小喇叭等“十小阵地”,把单一的室内培训拓展到室外,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抬眼即见、触手可及”。
“队伍+”:
志愿服务遍布大街小巷
“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的油、米等生活用品够用一年了。”谈起志愿服务的好处,葛石镇夏庄村志愿者刘霞喜上眉梢。
“爱心超市”里,每件生活用品都“明码标分”,志愿服务荣誉积分榜上,义务劳动、环保巡查等10项服务内容分值不等,农户积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开。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夏庄村志愿者服务队伍从最初5支发展到9支,人数也从56人发展到186人。
近年来,宁阳县通过探索“爱心存折”“积分超市”等项目,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截至目前,宁阳县拥有志愿服务队伍1980支,注册志愿者15.6万名。
“走心”的志愿服务,才能走进群众内心。宁阳县开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汇聚全县文明实践站点、志愿者和团队资源,涵盖志愿管理、服务点单、文明课堂、实践活动等多种功能,方便群众在指尖上随时随地参与实践活动。
同时,按照“百姓点单、专业制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五单闭环模式,宁阳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点单式”配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宁阳蔚然成风,全县涌现出“不老松”“我为夕阳添风采”“感恩有您、致敬老兵”“家庭教育公益沙龙”等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活动+”:
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晚上7时许,趁群众饭后休憩时机,东庄镇南故城村党支部书记卢运忠穿上红马甲,提上马扎,坐在村民中间宣讲起了近期上级会议精神。
“乡言乡语听政策,既亲切又易懂。这几年,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将来的日子肯定会更红火。”村民田广环说。
为贴合基层实际,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宁阳县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组建了由基层党组织书记、道德模范等1000余人组成的宣讲“轻骑兵”,借助来自各行各业“民间讲师”的专业及特长,将宣讲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社区工厂与农家小院,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1260余次。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宁阳县持续深化“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在全县56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统一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将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推动有条件的村(居)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德孝堂、追思堂,推动婚丧事务规范化。
与此同时,宁阳县还先后组织“一村一场戏”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6300余场次,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宁阳县以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目标,创新宣传形式,把握群众脉搏、关注群众需求,确保实践活动接地气、易接受、可持续,真正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组织者、受益者。
一次次形式多样、生动精彩的理论宣讲,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进村入户,一个个文明实践阵地,让群众随时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一系列可常态化开展的理论宣讲形式不断涌现,不但开阔了群众的视野,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深化阵地、优化队伍、实化活动,宁阳县破解了群众组织难、阵地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延伸了文明实践触角;破解了基层队伍薄弱、专业化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了实践中心指挥调度、培训指导等工作职能,促进了志愿服务队伍资源的有效整合;破解了文明实践形式单一、群众参与性不高等问题,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升,让党的理论、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浸润百姓心田。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