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0日讯(通讯员 曹文馨)为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完善泰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近年来,泰安仲裁委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服务质效,立足发挥好仲裁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前端作用。
强化科技保障,“仲裁+”服务持续升级优化。泰安仲裁委积极践行纠纷解决新渠道,促进“仲裁+”服务持续升级优化,以创新服务惠及广大群众和企业。泰安仲裁委依托仲裁智慧办案平台提供在线服务,包括所有开庭、调解和其他仲裁程序等均可在线进行,做到足不出户“云仲裁”。泰安仲裁委顺应广大民商事主体对仲裁服务的新需求,发挥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远程操作的优势,全面实施线上案件管理,不断升级完善相关系统模块,持续完善远程视频开庭功能开发,确保仲裁程序各环节顺畅推进,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
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泰安仲裁委通过联动相关部门开展服务融合,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新型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泰安仲裁委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继续深耕服务领域,主动将仲裁调解和法律服务引入金融、非公经济等行业系统,成立了非公经济、金融、国际商事、知识产权等9个专业仲裁中心。通过搭建纠纷解决平台,创新“调解+仲裁”措施,拓展仲裁业务和服务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多方联动的多元纠纷调处解决机制,成为我市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重要力量。
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近年来,泰安仲裁委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更为广泛的仲裁法律服务新需求,深入开展“十百千万”仲裁服务工程,探索建立了“1335”仲裁模式:建立一支基层仲裁联络员队伍,畅通网络、通信、窗口3个联络渠道,做到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3个有机衔接,完善“民呼我应”、信息联络、联席会议、培训指导和激励奖惩5项机制,将仲裁法律服务进一步向镇街社区和企业延伸,打通仲裁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枫桥式仲裁”的泰安样本。强化人才保障,泰安仲裁委着力吸引更多专业人士集聚,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改进仲裁员选聘和管理制度,加快培养高层次仲裁人才和涉外仲裁人才,提升涉外仲裁服务水平,推进仲裁秘书专业化建设,加强仲裁秘书的业务能力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务,努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