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15日讯(通讯员 王宇浩 郭航宇)“同学们,大家知道如何辨别假币吗?现在我手上有几张100元的纸币,哪位同学上来辨别一下真伪?”近日,岱岳农商银行走进泰安高新区房村镇第二十一中学,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公益讲座,为学生们讲解金融知识及防诈骗常识,增强青少年防诈反诈意识和能力。
针对青少年学生法律和金融知识掌握尚不全面、风险防范能力较弱、极易成为金融诈骗潜在受害者的特点,岱岳农商银行结合真实案例揭示生活中常见的诈骗陷阱,生动讲述了“校园贷”“套路贷”的特点及危害。同时,向广大师生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发展趋势,如何识别“网络刷单”“虚拟货币投资”等骗局,以及“网络赌博”“网络打赏”“借贷高消费”对个人及家庭的危害,指导广大师生掌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使用银行卡、珍惜个人征信等知识。
这堂干货满满的公益讲座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工作人员现场与学生问答互动,同学们兴趣浓厚,踊跃参与,课堂气氛生动而活泼。
长期以来,岱岳农商银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持续深化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顶层设计、知识宣教、诉求处理3个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2022年被泰安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评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突出单位。
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该行成立金融消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分工,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对消保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印发《泰安岱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等9个办法,同时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事项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各项要求落实落细。
打好知识宣教“组合拳”。该行在厅堂显著位置摆放宣传展板,适时开展厅堂微沙龙,组织开展“扫街式”金融知识普及。聚焦“一老一少一新”受众群体,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金融夜校等活动,制作各类线上图文链接、视频,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知识宣教,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零距离”的消费维权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开展金融知识厅堂微沙龙1200场,外拓宣传300次,发放宣传折页2万份,解答客户疑问340余次,受众达2.8万人次。
筑牢诉求处理“防护线”。该行开展“行长消费投诉接待日”活动,在营业网点及农村金融代理服务点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区,公开常用金融消费咨询投诉受理电话、服务流程、服务指引等,建设金融消费维权联络点500余个,业务辐射范围达711个行政村,实现了驻地乡镇、行政村区域全覆盖。积极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与泰安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签订《关于共同建立小额金融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的合作备忘录》。年初以来,全行共受理消费者权益来电咨询、建议等诉求173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