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8日讯(通讯员 王德峰)为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泰安实验中学不断探索推行“首课负责制”,开展“阳光5分钟”生命健康教育,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制定了“首课负责制”工作落实方案、教学设计要求等,对于首课视频制作和教学设计提出了具体规范,并提供了基本参考模板,推动相关工作迅速展开。校长带头作表率,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政教育。
在“首课负责制”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二四五十”工作模式。“一”指的是确立一个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悟社会正能量,回应学生成长困惑与需求。“二”指的是首课课程设置有两个支撑点,首课课程的“培养点”在于着力培养学生的9种品质,提高学生的5种能力,课程设置的“基础点”在于以“思政育人”为主题,着力构建面向全体、面向人人的“1+1+X”首课负责课程体系。“四”指的是4个备课小组。“大思政课”备课小组引导学生对时事热点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时政关注度,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媒介素养;学科融合备课小组打破课程内容壁垒,进行跨学科、跨媒介学习;常规德育备课小组以学校每天的常规教育活动为支点,丰富德育内容;心理健康备课小组通过心理课堂、心理筛查等活动,适时调查、调整、干预学生心理健康。“五”指的是构建五位一体的“首课负责制”体系。学校以学校党组书记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工作小组组长,建立学生发展科、课程教学科牵头督查,心理教师审核,各年级备课组落实的五位一体模式。“十”指的是确立10个首课微主题。学校结合自主开发的《共舆而驰、同舟共济》抗疫主题校本课程,设计了生命教育、爱国教育、责任教育等10个主题微课,让学生懂得敬畏、知道感恩、学会热爱,从而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完备的“首课负责制”工作规范,要求各备课组提前1个月设计首课微主题,完成后统一交由课程教学科审核,课程教学科审核完成后将首课微主题划分到每个周,并在每周日晚上将下周的首课视频和教学设计推送给各年级使用;课程教学科工作人员在每天上第一节课时巡视3个年级,通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这充分体现了“以班为序、兼顾全体、统筹学科、以‘心’育人”的特点,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