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育苗工程为古树名木“传宗接代”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 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召开
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 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 人民警察神圣使命
事无巨细照顾患病婆婆 好儿媳如同亲闺女
我市困难群众 救助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
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七次主任会议召开
今年1月我市快递业务量 累计完成909.34万件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3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绿色“活文物”,与历史和生命对话,泰山景区——
育苗工程为古树名木“传宗接代”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文 陈阳/图

▲工作人员在育苗地查看幼苗长势。

▲“唐槐抱子”幼苗。

◀工作人员采集的油松种子。

每一株古树都见证着一段历史,每一株名木都传承着一个故事。对泰安人来说,童年记忆中少不了岱庙和泰山上的一株株高大粗壮的古树名木,千年银杏、唐槐、汉柏、蜡梅……

泰山现有古树名木18195株,分属27个科、45个种,其中,300年以上的有1821株,秦松、汉柏、唐槐等23株被列入世界遗产要素。保护古树名木,既是在关注生命跨度的奇迹,也是在延续古老文化的记忆。为进一步做好泰山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近年来,泰山景区在加强日常养护、复壮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泰山古树名木育苗工程,通过开展古树名木育苗、古树名木及特有树种种质资源库建设、古树名木精准保护和“泰山云保护·云植树”等项目,为千年古树“传宗接代”。

建立育苗基地

赓续古树名木根脉

“这是玉泉寺千年银杏幼苗,这是岱庙‘汉柏连理’幼苗,那边还有灵岩银杏和岱庙汉柏‘挂印封侯’幼苗。”近日,在位于环山路南侧的泰山景区樱桃园管理区苗圃,樱桃园管理区副区长米文东指着苗圃中的一株株幼苗向记者介绍。

记者注意到,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的苗圃,被精心分成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插着粉红色的标牌,写明了该区域栽植的树种。跟周边苗圃中长势旺盛的苗木不同,此处的幼苗仅有三四厘米高,甚至因为经过了寒冬的洗礼,显得有些干枯,但作为泰山古树名木的“子孙后代”,这些幼苗意义重大,有专人精心呵护。

米文东告诉记者,苗圃中的幼苗是2022年4月播种的,长出小苗后,就会移栽到旁边地块进行育苗。“去年夏天的时候,绿油油一片,长得可好了。但因为是在室外,经过一个冬天后,有些干枯。相信随着气温的升高,到五六月份的时候,这里又会是满目青翠。”米文东说。

记者从泰山景区遗产保护部了解到,为传承泰山古树名木优秀的自然基因和厚重的文化根脉,泰山景区实施了泰山古树名木育苗工程。截至目前,泰山景区已培育幼苗310株,其中,培育被列入世界遗产要素的6株古树名木幼苗239株,2000余年的“汉柏连理”和“挂印封侯”幼苗51株、87株,泰山花楸幼苗100余株。

古树名木育苗工程采取集中育苗与就地育苗相结合的方式,泰山景区建立了1处古树名木育苗基地,在基地苗圃内对采集的古树名木种子进行集中育苗,同时,古树所在地的各单位在本单位苗圃、办公区域或林内荒地播种育苗或使用容器就地育苗。泰山景区通过实施育苗工程,为泰山古树名木培育“接班树”,培育的古树名木可制成古树名木盆景、文创产品、领养幼苗等,这不仅能为景区创收,还能将泰山古树名木优良的基因和深厚的泰山文化传播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提高泰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建种质资源库

为育苗提供基础支撑

“树种:蜡梅;编号:B0001(蜡梅王);树龄:600年;生长位置:王母池;采集时间:2022年10月7日;数量:189颗”“树种:油松;编号:D0001(望人松);树龄:500年;生长位置:拦住山北坡;采集时间:2022年10月8日;数量:300颗”……在泰山景区遗产保护部办公区域,几个装有古树名木树种的瓶子整齐摆放着,每个瓶子上都标注了种子的详细信息。

遗产保护部副部长董晓峰介绍,为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好、利用好泰山珍贵的古树名木种质资源,泰山景区创建了泰山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这些树种就是为创建种质资源库从景区各管理区收集来的。

“我们辖区主要采集了汉柏第一、孔子登临处紫藤、四槐树、关帝庙凌霄的种子,其中,柏树种子是冬天种子完全成熟时从树下捡拾的;凌霄、紫藤是秋天结合给古树疏果,从树上采的。”泰山景区红门管理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采集树种的时候,要注意挑选颗粒饱满、完整且无虫害的种子。

古树名木是泰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见证泰山悠久历史文化的“活文物”,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继承,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泰山古树名木种质资源是保护泰山古树名木遗传多样性和选育优良后代苗木的基础支撑,创建种质资源库是保护、研究泰山古树名木的重要创新举措,关系到泰山的生态安全和古树名木的可持续性发展。”董晓峰说,泰山景区已着手开展了古树名木及泰山花楸、泰山柳、泰山椴、泰山盐肤木等泰山特有树种的种子采集工作,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的优良种质资源将逐步充实,第一批古树名木采种范围包括被列入泰山世界遗产要素的古树名木和各景区重点古树名木。截至目前,泰山景区已采集29株古树名木的种子9651颗,其中,有被列入遗产要素的20株古树名木的种子8035颗。

创新保护路径

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为让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到泰山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泰山景区策划了“泰山云保护·云植树”项目。

“我们通过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泰山保护,市场化、多元化筹集古树名木育苗、植树造林、文物保护等资金,并通过认养古树名木、捐资修缮文物、互联网种树等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人们绿化泰山、建设泰山的心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董晓峰介绍,社会公众可以线上认养古树或植树,泰山景区线下将及时把植树照片及文物修缮信息反馈给社会公众,90%以上的社会公众在收到反馈照片后,都会通过发“朋友圈”的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了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到泰山保护中,丰富了社会公众保护泰山、感悟泰山的旅游体验。截至目前,1300余人、20余个机构组织参与了“泰山云保护·云植树”项目,项目已筹集资金130余万元。

“得知可以线上参与植树,并在泰山上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后,我一次性捐款种植了12棵。之后,我在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也参与过好几次这种活动。”市民曹先生说,他将把“云植树”坚持下去,为绿化泰山和保护泰山森林资源尽一份力。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记者了解到,泰山景区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定建档工作,建立健全泰山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对重点古树名木进行会诊监测,按照“三通六防”的原则,维持好、改善好古树名木生态环境;对重点古树名木,在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四个一”(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专家团队、一树一管护团队)工作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一树一监测系统”措施,让古树名木保护由“四个一”向“五个一”升级;遴选林间优势木,采取定型、去杂等抚育措施,开展后备古树资源培育,使泰山古树名木资源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岁月的流转中,许多事物已经了无痕迹,只有一株株苍劲的古树名木,始终屹立在天地之间,成为见证历史变迁的“活教材”。树滋养着人,人呵护着树。董晓峰表示,泰山景区将进一步多措并举、科学精准地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及古树名木育苗工作,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让古树焕发新生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