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持续优化登记财产营商环境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举行 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揭牌仪式
市领导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
丰富新城旅游业态 擦亮西部文旅品牌
闻香寻味 传统美食里品泰山文化
全市道路交通安全 综合治理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预计13日至15日我市将出现寒潮天气
何桂圃同志逝世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01版)2022年,我市坚持“示范带动、全域培植、融合并进”的理念,打造村企合作、产业融合、组织带动、绿色崛起、文明深耕等类型示范区47个,总面积142万亩,惠及466个村、68万人;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单位6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邱家店镇北王庄村和岱岳区满庄镇曹家寨村、道朗镇北张村4个村被命名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山区泰前街道水牛埠村等19个村被评为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福憩泰山旅游民宿集聚区、泰山·九女峰旅游民宿集聚区被命名为2022年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达到2个、4个、52个,岱岳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1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市占据2席。我市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5个,新泰市楼德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肥城市获评全省农业农村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现代农业强县,宁阳县入选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岱岳区成功申报全省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体推进县。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169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8家、省级181家;家庭农场达到8909家,其中,省级示范场60家。全市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有5家、48家。

电商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泰山区省庄镇小津口村以“政府+运营服务商+村企”的形式,建设“泰山淘宝第一村”,开启了泰山茶“云端”之旅,网上交易额达到1.8亿元。目前,小津口村已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泰市、肥城市先后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两市共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2个、镇级配送服务站34个、村级服务点200个。新泰市固定资产管理经验获国家商务部推广。

生态的魅力在乡村,乡村的活力靠生态。我市厚植生态底色,塑造振兴之美,兼顾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启动实施,实现城乡垃圾治理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改厕57.77万户,建设后续管护信息化平台6个、服务站272个;98.8%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洁村庄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美丽庭院建成率达到28%以上,村村建有美丽庭院;新改建农村公路820公里;50个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全部建成,惠及群众3.1万人。

以组织建设强乡村之基

以精神文明塑乡村之魂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我市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十百千”创建工程,通过10个乡镇龙头带动、100个村高端示范、1000名过硬党支部书记红旗引领,推进全市镇、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我市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抓实“双五十村”扶优培强,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乡村振兴,青年当先。2022年,我市3551个村、205个社区全部完成“两委”换届,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1%、98.5%,村(社区)班子全部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2022年,我市开展“百日攻坚开新篇”专项行动,组织“头雁领航乡村振兴”大培训,新一届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和监督委员会主任轮训一遍。泰安乡村振兴学院每年培训2500余人,被确定为省委党校调研基地、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

随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头雁”队伍相继扎根基层,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领头雁”也逐渐涌现出来。泰山区邱家店示范区刘家疃村党支部创新推行“五社同行”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先锋服务社、新乡贤理事社、乡风文明社、产业能人社、青年人才社5支队伍,以经济组织为纽带,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频共振。肥城市孙伯示范区实行“三分类三升级”工作法,把11个村分成基础标准型、巩固提升型、示范样板型3类,把五大振兴任务分解成55个分项指标,逐项认领、递次推进、升级建设。东平县老湖示范区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楼长”组织网络,投资36亿元,建设住宅楼513栋,坚持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2022年,我市建成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180个,成立区域性党组织124个;324家企业和358个村结对共建,带动村民就业5019人,村均年增收5万元。

2022年,我市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铸魂强农、文化惠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六大工程,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阵地资源,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肥城市、岱岳区等县(市、区)成为全国和省级试点县(市),推出了城乡书房、非遗工坊等一批先进典型。我市戏曲进乡村覆盖率达到87%;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主阵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市营造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务站点3700余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开展城乡文明结对共建行动,省、市级文明单位与各县(市、区)、功能区的村(社区)结成城乡文明共建对子,重点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振兴工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双促共进。

一处处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投入使用,让农民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弘扬时代新风。

2022年,我市深入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推广“三榜治村”“德孝堂”“一站式婚礼”等做法,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简化流程,控制规模,减少花费,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村(社区)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到100%。我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群众的精气神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中越来越足。

乘势而上创伟业,接续奋斗谱新篇。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市将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激发更加沉稳务实的干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