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抢抓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机遇 实现民营企业新发展
工业强市战略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2023年度我市市直企业 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工作开始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我市通报表扬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岱岳区祝阳镇徐家汶村以循环经济助力绿色发展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永乐食用菌产业园智能出菇房里的双孢菇。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

原本生长在草地、朽木等阴暗潮湿处的双孢菇,在岱岳区祝阳镇徐家汶村永乐食用菌产业园的智能出菇房里,如同一个个白色“小伞”密密实实盛开在立体层架上,成为引领村民增收的“致富伞”。

寒冬时节,与室外冷风刺骨不同,走进智能出菇房内,温暖潮湿感扑面而来。在智能出菇房内,记者见到了正忙着采收的工作人员钱继收。只见他用手指轻轻一扭,圆滚白胖的小蘑菇就脱离了培植床,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筐。“我家离出菇房只有3里地,在这里干活不累,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对这份满意的工作,他越干越有劲。

“过去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全靠种姜、种蒜吃饭,现在村里建成了省内最大的双孢菇单品种植基地之一,辐射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徐家汶村党支部书记徐宗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食用菌国外人均年消费量达20多公斤,国内人均年消费量只有个位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对于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16年,从事蔬菜贸易出口多年的徐宗海接触到食用菌,认定这是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他的提议下,徐家汶村成立永乐食用菌产业园,建了80座食用菌生产大棚。与传统食用菌种植不同的是,除采收环节外,这里全部实现了智慧化生产。

走进智能出菇房A区,只见每个菇房外都立着一台食用菌专用空调,空调上显示着菇房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专用空调一旦检测到不适合菌菇生长的环境指标,便会自动调节,在监控室的大屏上,我们也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永乐食用菌产业园技术总监董洪强说,以种菇的基料为例,发酵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温度,以前几个人三班倒,需要根据变化手动开关风机,实地测量温度、湿度,现在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就能完成全部工作,方便多了。

由于不受季节变化影响,食用菌生长一茬接着一茬。2000亩种植基地内,食用菌年产量达4000多吨。据介绍,这里不仅产量可观,每年还可以“吃”掉上万吨的废弃秸秆和鸡粪、牛粪。“基地使用农作物废料作为双孢菇生长原料,使用完后可直接销售到有机肥生产企业生产有机肥,也可以作为饲料直接投喂。”董洪强说,这种方式区别于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适宜的环境和原料是诞生美味食用菌的基础,可靠的菌种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是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永乐食用菌产业园是山东农业大学“双创”基地。2022年7月,苏斌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到了永乐食用菌产业园,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菌种母种培育。苏斌说,学校专家不定期开展培训会,让他对食用菌产业和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眼下,他正在进行母种培育工作,培育品种不限于双孢菇,还涉及羊肚菌、竹荪等,这也是为下一步增加种植品种打好基础。

多年来,食用菌种植逐渐成为祝阳镇的一张特色名牌,在徐宗海看来,想继续擦亮这张名牌,就要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永乐食用菌产业园内占地6000平方米的深加工车间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完善,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年可加工食用菌3000吨。与此同时,一条国内先进的菌孢生产线也即将上线。“有了这条生产线,我们打算上游生产菌孢,把种植环节放给村民,下游回收产品销往市场,这将辐射带动大量周边村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4500万元。”把小蘑菇做成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徐宗海对此信心满满。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