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3日讯(通讯员 孟媛)今年以来,泰山区岱庙街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担当作为、创新落实,扎实推进居住环境、社会治安、文体生活、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帮扶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开展“服务惠民生”等民生活动,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全力建设幸福宜居新岱庙。
着重提升人居环境。2022年以来,岱庙街道围绕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进“起底式”城市更新项目,共计改造13个社区、42个小区、429栋楼、124.31万平方米,总投资3.73亿元,改造规模位列泰山区第一。对辖区450个窨井盖进行检查维修,并将防坠网升级更换为安全系数更高的金刚防坠网;维修机动车道534处、1723平方米;更换路灯248盏;投入资金500万元对辖区梳洗河、泮河、唐王河进行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共清理河道5.4公里,清理淤泥5.3万立方米,修复污水管道110米,维修检查井14座。
着力建设平安街区。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岱庙街道创新建立数据核查快速接收、高速研判、极速推送、迅速反馈“四速”闭环式处置流程机制,形成“公安+卫健+疾控+地方”四方联动的合成作战格局。配备警力驻守集中隔离点,全程参与、强力保障道路卡口及火车站防控勤务,把牢入泰返泰通道关口。在开展常态化巡逻的基础上,以“白天见警察、夜晚见警灯”的实际行动持续提高巡逻覆盖率、街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在要害部门、繁华商圈、人员密集景区、夜经济区域等部位,采取“流动巡防+停靠守候”“车巡+步巡”“巡线+定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逻防控。
大力丰富文娱生活。岱庙街道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公开文明实践所(站)开放时间,开展21场“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切实提高文化惠民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拍摄各类宣传短片20余次,针对当下热点开展各类宣讲培训50余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60余次。其中,曲艺宣讲《安居梦圆颂党恩》在泰山区宣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岱庙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完成粮食市小学综合功能室改造、岱庙中心幼儿园全面提升建设项目。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充分挖掘潜力,增设公办幼儿园学位180个。增大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比例,目前有公办幼儿园5所、普惠性幼儿园23所,占比达78%。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校内实行作业统筹和公示制度,6所学校的6000余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3000余名学生在校午餐;校外开展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服务平台,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全面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岱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全科、慢病科、中医、外科、口腔、康复门诊,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诊疗服务,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腹泻病、外伤处理、儿科常见病等。同时,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借助优质的专家资源,进一步扩大诊疗范围,努力发展特色专科,与市儿童医院携手共建了儿科诊室;设立产后康复诊疗服务,为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肉松弛、漏尿、尿失禁、腹直肌分离等症状的女性群体进行无创、无痛、无需服药的康复诊疗。
持续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岱庙街道每年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2021年将城乡低保、特困、困境儿童、享受补贴残疾人等9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2022年再次把保障标准提高6%,惠及困难群众1102人。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7月,为城乡低保、特困、困境儿童等发放每人3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惠及困难群众1102人。将249名经济困难老年人纳入补贴范围,对60岁—79岁、80岁—89岁、90岁—99岁低保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80元、100元、20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补助。为91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315名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