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3日讯(通讯员 窦丽莹)今年以来,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创新理论宣讲形式,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入手,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楼宇宣讲品牌,聚力聚焦文化宣传传播、民生难点解决、增进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让社区凝聚力强起来、让福祉惠及广大群众,切实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聚焦重大主题,鲜活宣讲接地气。徐家楼街道宣讲突出权威性,围绕重大主题,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题宣讲;宣讲突出典型性,坚持身边人讲身边事,讲述亲历、亲为、亲闻的真实故事、典型案例,多角度展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新峪社区创造性成立“小马扎”宣讲团,与群众搬着马扎坐在广场上,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以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将宣讲与群众最关心的事联系起来,围绕垃圾分类、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疫情防控、家庭和谐等方面内容进行宣讲,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激发群众共鸣。
聚焦群众需求,分类宣讲入民心。徐家楼街道创新“1+X”宣讲模式,注重区分受众群体,精准把握宣讲对象需求,实现理论需求与理论供给的平衡,突出职业特色、年龄结构、角色差异,分类组建了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先进模范、党史学习教育、美德健康生活和志愿服务7支志愿服务宣讲队,围绕各宣讲队业务职责,确定群众最感兴趣的具体内容和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众的知识需求。该街道领导干部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宣讲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该街道结合“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就企业关切的就业创业、环境保护、项目申报等内容,提供定制化政策宣讲,优化营商环境。在田间地头,工作人员向村民宣讲乡村振兴、民生政策信息。在社区,工作人员充充分利用村史馆开展党史红色宣讲。今年以来,徐家楼街道宣讲队伍深入基层村居、社区开展巡回宣讲40余场,确保社区(村)全面覆盖。
聚焦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广泛讲。徐家楼街道坚持守正创新,以理论通俗化带动理论宣讲大众化,从而拓展理论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大官庄社区,该街道成立专业宣讲团队,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医护工作者、社区网格员等不同行业人员,在小区广场向群众开展应急专业知识宣讲,通过案件讲解、亲身示范的形式,用身边事警醒百姓心。同时,各社区(村)积极开展文化宣讲,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才艺,以自编自演快板、疫情防控“三句半”、微视频等方式进行宣讲,把理论和文艺充分结合起来,让宣讲更加丰富多样,让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