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近日在全国出版发行。《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512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报今起刊发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相关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与过去任何社会不同的崭新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历史角度讲,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富足而忽略精神生活和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既隔断了崇尚精神的中华文明传统,也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伟大复兴。
从现实角度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从更开阔的人类文明视野看,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承担着为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的使命。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