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玻璃纤维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国泰大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目前整体基建工程完成90%以上,西尼尔一期1万吨抗氧剂车间内部设备安装完成……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岱岳区按照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部署,坚持系统推进,释放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进程。
“3+3+X”产业体系
引领工业大发展
毫不动摇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用产业体系引领工业大发展,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是打造更强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
围绕全市“441X”产业布局,岱岳区立足比较优势、产业未来趋势,构造了“3+3+X”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新材料、精细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3条主导产业链和现代物流、新型建材、食品工业3条优势产业链,统筹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规划建设一条年产15万吨的高模玻纤生产线,并对陆续到期的两条8万吨生产线进行冷修升级改造,确保泰安总部“十四五”末产能规模达到110万吨/年;规划建设1亿米超薄电子布生产线,填补我市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用玻纤产品空白;开展新型建材用玻纤制品、聚氨酯防火节能窗框、太阳能电池边框等项目,打造建材玻纤新赛道,开辟玻纤下游应用新场景。泰山玻纤作为我市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的“总链主”企业,始终坚持玻纤及复材的主业主责,坚持链式发展,加快项目转化,策划落地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靶向性、可行性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以高质量项目策划引领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做大做强。
新材料产业链是岱岳区基础最好、优势最强的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链(集群)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1.3亿元;新开工现代塑料四期、碳纤维一站式热压罐2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新签约泰山玻纤复合材料二期、碳基热控新材料、碳纤维一站式热压罐3个项目,总投资37.2亿元;在建续建国泰大成、现代塑料三期等5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8亿元;洽谈推进了北玻院13万吨拉挤板、液晶面板间隔材料等12个策划招商项目。
瞄准江、浙、沪等地的园区,岱岳区精细化工产业链制定“一江一海”招商图谱,初步确定拟招商化工园区14家、97家关联企业清单,筛选第一批重点招引化工企业名单25家,为下一步精准招商奠定基础。目前,产业链策划了南通公司第二生产基地项目、天然气制高碳醇项目等延链项目8个,已签约年产3万吨铝硅酸钠新材料及成球项目、年产20万吨新型建材添加剂项目等7个项目,合同引资额22亿元。
岱岳区聚焦加快工业化进程,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实行“链长+副链长+专班”工作机制,围绕“3+3+X”产业体系,成立6个重点产业链专班,制定了产业图谱和产业链问题、策划招商项目、新建在建项目、技改扩规项目、挂牌上市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6张清单。同时,岱岳区结合实际,以精简高效、过程管控为原则,先后出台《实施意见》《专项考核办法》《工作推进机制》等文件21个,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凝聚起抓好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机器换人”
数字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厂区人员总数29人,几个厂房中人员数量不一,走进西尼尔(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大屏上清晰显示着厂区和车间人员位置。
“一期工程今年7月投入试生产,采用自动化设计,所有操作都在中控室完成,实现了‘机器换人’和全自动监控。二期计划建设3个生产车间、两个罐区,预计明年8月达产。”该公司总经理汤志兵介绍二期完工后,公司将继续建设三期项目,在泰安全力打造高端精细化工助剂生产基地。
“机器换人”是岱岳区推进数字资源赋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岱岳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强力支持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岱岳工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电脑自动排版、自动裁剪,裁片在衣架上自动流转,由智能吊挂系统自动分配衣架……在位于祝阳镇的山东岱银集团金辉制衣有限公司6000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2台易码卡自动裁床和10条全智能吊挂系统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在岱岳区工信局的帮助下,公司对互联网系统进行了全新升级,实施了缝制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新上的易码卡自动裁床使整体效率提升了45%。”金辉制衣工作人员介绍。
去年以来,岱岳区工信部门积极与通信运营商对接,为金辉制衣等传统企业构建了超大容量、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骨干网;引导泰安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运用5G、工业以太网等对传统工业企业设备、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岱岳区积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用标识技术,提高了企业信息采集和共享能力。目前,岱岳区已建成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创建特色型、专业型、综合型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
鼓励实施智能化改造,岱岳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传统企业运用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对购置机器人和智能化制造系统的,依据智能化“机器换人”奖补政策,最高可按企业购置款的1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今年,岱岳区将对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等17家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的传统企业进行奖励,奖补金额达894万多元。
统筹配置资源
“一人一企”助企纾困
“外国专家签证马上到期,可需要他调试安装的设备却滞留在上海,由于疫情一直无法运输,很可能耽误工程进度。”今年5月初,一道摆在眼前的问题让山东国泰大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琦犯了难。
在了解到企业相关困难后,岱岳区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到企业现场办公,岱岳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链专班及相关区直部门合力攻坚,帮助企业解决物流不畅等问题。通过积极协调,岱岳区办理了全省第一张重点物资通行证。5月6日,一行19人、14辆大货车、1辆物资保障车奔赴上海,来回5天、1600公里,点对点把设备抢运回来,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为项目顺利投产争取了主动。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岱岳区深入推进“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一人一企”驻点联系全区规上工业企业,13个区直部门单位包保20家重点企业,其余165家规上工业企业由各镇街、园区选派联络服务员驻点帮扶,明确联系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面对面收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困难问题,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信息通畅、双向联系的服务机制。
坐落于范镇的泰安市菲凡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宠物食品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风干粮、烘焙粮、鲜肉软粮三大品类近百种产品。在范镇宠物食品产业链工作专班的努力下,今年1月,该公司成功低价租赁原泰安富华同康食品公司厂房1宗;3月4日与上海合宠宠物食品公司签约,共同投资建设国宠宠物食品公司项目,项目于3月5日开工建设,5月18日试投产,用时仅两个半月;1—6月份,该公司实现工业产值3049万元,累计增速96.33%。
截至目前,岱岳区各产业链专班共梳理出水、电、汽、土地、能源指标等各类问题77个,目前已协调解决65个。
凝聚最硬核的力量,啃最难啃的骨头。岱岳区开展“百名专家岱岳行”活动,围绕产业链、技术研发、产品量产,通过“跑、找、请”等措施,引进一批可工业化生产的科研成果;拧紧“银行、基金、债券”三股绳,逐链建立“主办银行”制度,为45个工业项目提供授信,目前到位65.7亿元;聚力将180平方公里泰城西部产业经济带打造成全市工业发展主阵地、主战场,加快实施45个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年内完成20项工程;实行“一把手项目工程”,成立区级招商中心和产业链招商小组,精准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今年上半年新签约56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近240亿元。
以人才大汇聚
助推工业大突破
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培养工业人才是重中之重。岱岳区深入实施泰山、齐鲁人才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齐鲁大工匠”。同时,岱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首批工匠学堂——依托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建立新材料产业工匠学堂,依托高端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泰安汉威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化工产业工匠学堂。6月2日,两所工匠学堂进行了授牌。
“一台德国进口的拉丝机突然停机,全部产品成了废料,德国技术专家由于害怕核心技术泄露,不给明确建议。我们只好自己想办法,最终发现一个轴的反馈值和设定值的小数点后五六位有偏差。经过维修替换后,设备终于正常运行了。”6月2日,岱岳区总工会举办的第一期“工匠大讲堂”上,李仁壮、温广勇两位“齐鲁大工匠”用质朴生动的语言,分享了他们技能锤炼、拼搏创业、公益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引导广大职工心怀梦想、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练就过硬本领。
以工匠学堂为纽带,岱岳区聚焦“11554”工作总目标,紧扣“3+3+X”产业链,以“链式”培养模式努力壮大工匠队伍,促进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到“匠”的华丽蜕变,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岱岳区新型工业化呼唤更多的人才,也必将造就更多的人才。岱岳区总工会聚焦新型工业化,坚持常态化选树,面向全区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岗位操作的高技能职工,侧重“十强”产业,向全区职工广发“英雄帖”,深入基层开展“寻匠行”,加强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工匠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坚持每年选树10名“岱岳工匠”,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工匠队伍。截至目前,岱岳区已选树市、区工匠36人。
在引育人才的同时,岱岳区注重促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全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23日至24日,岱岳区精细化工产业链带领区应急局、区科技局、区精细化工产业链专班及区内7家“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赴青岛科技大学考察学习,开展精细化工产学研暨“百家企业进高校”对接活动。活动期间,7位企业家结合各自在生产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与青科大5位专家教授分别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7家企业就锂电隔膜材料、酰氯精细化工等10余项前沿技术课题达成共识。此次活动,实现了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与新技术在岱岳区企业中的普及与推广,为岱岳区产业提档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发展、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
本版图片由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隋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