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兵 丁海洋
泰山经石峪从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地方,因为有珍贵的刻经,故得名经(石)峪,因为刻经似未完工,而给世间留下了许多谜团,因为它影响甚众,所以引来众多后来者拜经、吟赏、题记、研读……
泰山经石峪刻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谓“金刚”即无坚不摧,“般若”(音波惹)意为大智慧,“波罗蜜”意为彼岸,整部经文是讲如何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佛家经典,被誉为“超越了一切宗教性、又包含一切宗教性”的万经之王。一般认为,它的上半部讲“众生空”,后半部讲“法空”。
因年代久远,泰山经石峪很大一片经文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对于泰山经石峪刻经,民间相传为唐僧西天取经时晒经留存,也有传是书圣王羲之书写。徐悲鸿曾以其拓片集字“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自勉。解放初年,郭沫若先生因其“世”字缺中间的短横,认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判之为“唐人之所书”。郭诗一发表,即引起众人关注,他们认为“世”字缺笔的写法汉代已有之,后郭老几经考证,复定为北齐人所书。近代研究者比对徂徕山映佛崖、邹县铁山摩崖《石颂》刻经的历史年代、书体风格、字形结构、用笔特点,可以确定:泰山刻经书者与铁山摩崖刻经应为同一人,即北齐高僧安道壹。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内容,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宗教史、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书体以隶为主,兼具楷、行、草、篆等意,线条沉稳、内敛,婉转流畅,畅涩相间,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之誉,世人传为书圣王羲之所书,更多是对其书法价值和书法地位的认可。此外,刻经者在经文选材、刻经选址及刻经创意布局等方面都独具慧眼。其在经文选材上首选了佛经中流传最广的重要经典,且选取了译文最早、影响最大、文辞最华美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刻经选址在泰山登天御道东侧不远中溪的大石坪上,北依泰山主峰,东踞龙泉峰,西临炮高岭,整个石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风景壮丽。夏季则“天门倒泻一帘雨”,水漫经文,如“梵呗清音”,冬则雪覆石坪,“梵石灵呵千载文”。其刻经创意更可谓如椽巨笔、超凡脱俗:一是利用石坪的大部刻就了经文的上半部,全文2799字,规模宏大、洋洋大观,即使历经近1500年,尚存1019个字,依然风采奕奕、气势磅礴,且愈经岁月风霜,愈能凸显“众生空”“不住于相”的经文法意。二是顺势布局,既然佛经下半部是讲“法空”,那么就干脆一字不錾,取法水墨画的留白,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经文不刻,经主、经文书者、刻者俱不留名——“四大皆空”,达到了刻经与经意的高度契合。三是双勾字创意。历来研究者均认为,由于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对佛教政策的影响,刻经半途而止。然而,正是缘于“二武”对佛教的抑制,使广大僧众认识到“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激发了僧众刻经以传道。从现存22个双勾字看,其分居于第18行后的9个不同行列。可以断定,其他磨灭的刻经中还应有部分双勾字,可见双勾字是刻经者故意为之,故意留之。“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双勾字似刚开刻,似未完工,又同其他刻经共来去、共荣枯的形态,与经文意念若合一契——妙绝。
看今日经石峪经文斑驳,那是1500载风雨雷电的磨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僧安道壹刻经时会想到:千百年后这些刻经或随时间的流逝而销蚀,千万年后这些刻经或同岁月、青山同归于寂,但他仍毅然坚韧而行,刻经弘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智慧是有力量的,那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和担当,更是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洒脱。斜阳草树,绿水青山,“此意世人浑不解,半天矫首万山青”来过、住过、空过,千年经石峪,万壑走风声。站在经石峪,瞻顾、默诵,冥想、放空,体悟佛家般若智慧,感叹先人弘道的执着,悦享天人合一的静谧。“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矫首回望,千岩万壑,云淡风轻。
1500年前经石峪始刻时2799字。1929年,泰安知县姚光裕题石记:“经石峪经字,近有九百九十二字,剥蚀者不知凡几。俯查西南隅,字与石土接,疑犹有压盖者,于是掀土劈石,果得七十三字。”1989年,姜丰荣先生《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石考》记:“现仅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磨灭1730字,存1069字。”逝者如斯,经石峪大字的残损是自然规律,难以逆转。其病害主要是风化、冰劈、植物病害、水垢结壳等,每念及之,隐痛于心。为保护好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先辈前贤做出了种种努力,尽管有些保护措施后来出现争议甚至是众议,但都记入历史,并依旧发挥作用。1967年,筑坝改水道,以防砂石撞击和水流冲刷;1982年,筑石栏,防游人踩踏,并设立经石峪文管所,安排人员专司看护;2000年,建文管所办公房,架设监控;2001年,设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同年,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方案,山东省文保中心实施有机硅涂覆的化学保护和物理保护;2016年,组织研究制定经石峪抢险加固工程方案;2018年1月,省文旅厅委托组织方案评审会。2019年1月,省文旅厅委托组织方案评估;2022年6月,省文旅厅再次组织专家对《泰山经石峪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评审。这几次评审都邀请了国内文物、石刻、地质等方面的顶级专家,反复审慎研究、仔细推敲,对方案提出具体修改指导意见,使之不断优化完善,纷繁之中,其情可感。2022年8月,省文旅厅《关于泰山石刻(经石峪)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终于下发。历时数年,几经磨砺,经石峪保护方案终得通过。我们知道石刻保护是世界性难题,知道经石峪的保护仅仅是延年益寿,知道经石峪刻经终将空去,但能为其保护尽一点心,出一份力,起到一点作用,心中还是欢喜无限。欣然之余,作文记之。